第57章 第 57 章(1 / 2)

締婚 法采 12898 字 2024-03-14

紫禁城高闊的紅牆下, 譚廷轉頭看到了一同出來的某道士。

他在宮中當真是道士打扮,穿著青袍一副清心寡欲的樣子,同茶院那次一身亮眼的大紅袍可真是不一樣。

譚廷見了顧衍盛, 同他淺行一禮。

顧衍盛見他著意打量了一眼自己的道袍, 約莫知道他在想什麼, 但沒有回應,隻是道了一句。

“譚大人好魄力。”

世族在朝不止百官,未有敢出頭之人。

他卻敢在此時, 遞牌子求見,自薦東宮。

彼時太子聽聞他願意自薦前往, 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顧衍盛亦多看了譚廷一眼。

譚廷拱拱手道當不得, “道長能舍命千裡查案, 譚某亦敢挺身有所作為。”

他又換了稱呼。

一邊說著,一邊餘光看了顧衍盛一眼,聲音略低幾分。

“說起來, 也有一點私心罷了。”

說著, 目光又在顧衍盛身上點了一下。

顧衍盛知道他說得是什麼意思, 他為了宜珍能在世族中立住腳,也要將這矛盾壓下去。

當然這隻是他第一層意思,第二層恐怕是要提醒自己,他不在京城的時候, 讓自己繼續做個清心寡欲的道士。

顧衍盛止不住笑了一聲。

他看了一眼譚廷, 見他負手立著,一本正經的樣子,不禁心想, 到了這會緊要關頭, 他倒是還記得這些事

但顧衍盛亦想到了那日在茶院門前, 他牽著宜珍的手,而宜珍甚是習慣的模樣。

約莫正是因此,宜珍對他才會

顧衍盛嘴角的笑意微落,但也點了點頭。

“貧道曉得了。”

一個沒有直接說,一個也沒有直接答,倒是達成了某些協定。

譚廷嘴角微翹,同顧衍盛拱手離開了。

回家的路上恰看到新開了一家玉石鋪子,譚廷不禁停下來多看了一眼,見那鋪子種類齊全,約莫是剛開新的緣故,頗有些像模像樣的玉石在。

譚廷看了看,正欲挑上幾件回去,不想卻被人找了過來。

來人不是譚氏的人,衣衫上有用青線規整地繡上的“林”字。

來人上前便道,“大爺,我們大夫人請您過府一敘。”

“眼下?”

來人點頭。

譚廷隻能暫時將手中玉石放了下來、

他才剛從宮裡出來,姑母便著人請了他過府,可見林氏消息果然靈通。

譚廷倒也並無推拒,他今日此舉,不時滿朝文武、庶族世族皆會知曉,倒不如提前去林家先道一聲。

林府。

林大夫人問了周嬤嬤一聲,“元直還沒到?”

周嬤嬤說尚未,“夫人也太心急了,這才多少時候?”

“我怎麼能不心急?”林大夫人揉了額頭煩悶,“旁人避諱還來不及,他倒好,親自遞牌子上東宮。這會遞牌子,還能有什麼意思?必是自薦去了!”

說話的工夫,譚廷未到,林大夫人的獨子下了學過來請安。

林大夫人多年不孕,膝下無子的年月在林家著實不好過,但林閣老也好,林大老爺也罷,沒有一個人為難與她,林大老爺林序更是連通房丫鬟都沒有,讓她安安心心不要著急,萬一真沒有子嗣,過繼一個便是。

林家待她如此,她越發為此上心,好在上天開眼,讓她順利懷上一胎,恰是個男孩。

如今這兒子林滕才剛十歲,小小年紀便有一族宗家嫡子嫡孫的樣子,林大夫人暗自欣喜的不得了。

這幾年,夫妻恩愛,家事順遂,兒子好學,連娘家侄兒都一舉登科,成了本朝最年輕的進士,娘家也越來越好,林大夫人的日子滿京城都羨慕。

她自己如何不曉得惜福,但侄兒卻不對勁起來,好端端地,舍身為寒門庶族奔走。

這會她問了幾句兒子在學中的事情,院中便來了通傳,道是譚廷來了。

林大夫人心下不免著急,隻讓兒子同大表哥打了個招呼,就遣了眾人,姑侄在廳裡開窗敘話。

林大夫人也不同譚廷繞彎,開門見山。

“你遞牌子進東宮做什麼去了?”

譚廷直言,“姑母應能猜到,自是為京畿書生之事自薦而去。”

話音落地,林大夫人眉頭就皺了起來。

“你這是怎麼了?這些事情同我們有什麼關係,鬨出事了是那些庶族自己擔著,最多鳳嶺陳氏和一些人家因著江西舞弊案牽扯其中。”

她道林家與此事無關,譚家也與此事無關。

“林氏都不摻合,元直你怎麼倒是摻合上了?”

但譚廷卻搖了搖頭。

“林氏是四大家族之首,世家之楷模,其實本該插手此事才對。”

但林閣老的立場表現的頗為中立,中立之中又帶著些回避的意思。

“元直不知閣老如何思量,但此事不能在這般下去,總要有世家的人出麵,緣何不能是侄兒?”

林大夫人見他如此決意,並不想與他論此事是非,隻是道。

“我先還同你姑父商議,刑部恰有五品的空缺,讓他為你留下。刑部世家官員眾多,你此舉前去回護庶族,庶族領不領情還不知道,但難免要讓不少世家之人與你心有隔閡。”

她道,“這可是你正經做的第一任官,上任就是五品,以後官途坦蕩,若是因此受挫,豈非因小失大?”

林大夫人不是尋常內宅女子,是林氏的宗婦,對朝中事了解甚深,為侄兒籌謀也不是一日兩日了。

譚廷謝姑母對自己的心意,但他還是搖了搖頭。

“若是為了一二官位,或者有意在各個世家裡討巧,而丟了本有的立場,姑母覺得,那還是譚家嗎?”

清崡譚氏素來是朝中清流,今日若身為宗子的譚廷,為了官位而舍了立場,便是把祖宗打下的名聲舍了去。

這話說得林大夫人哽了一時。

她皺著眉頭看了譚廷一眼,“你可真同你父親、祖父一樣,總有你們的道理。但當年你爹要去治疫的時候,我便攔著,可他卻還是去了,結果你也看見了。”

突然說起此事,譚廷怔了一下,抬頭看向姑母,一時間想要告訴她,父親的死其實另有文章,但是稍稍一頓,又沒有將此事說出口。

他已安排了人手著力調查此事,在調查出來之前,最好還是不要有太多人知曉。

他有幾息沒有言語,林大夫人卻想到了旁的。

“是不是,項氏慫恿你去的?”

那日他牽著項氏的手從林家離開的事,她可都聽說了。

當下不快地道了一句。

“你倒是瞧得上她。”

譚廷聽她這般說,立時道了否。

“宜珍沒有慫恿我,她根本不曉得此事,姑母也勿將此事歸在她身上。”

他這麼稍稍一說,就見到姑母林大夫人的臉色不太好起來。

譚廷也想起了那日在林家的事情。

很顯然姑母對項宜不喜,若是他又在這時候替項宜分說,隻怕姑母更要怪罪項宜了。

時機不對,譚廷便也沒再多言,隻是道了一句。

“宜珍很好,庶族出身也沒有錯,姑母日後會曉得的。”

林大夫人壓了壓眉頭,倒也沒再說什麼。

這會已是不早了,林大老爺臨時有事出了京,這麼晚譚廷也不便拜會林閣老,便辭了林大夫人離開了。

林大夫人見侄兒去意已決,隻能讓他莫要為庶族全拋一片心,總要提防那些人一二,讓自己的兒子去送了表哥離開。

他一走,林大夫人便重重地歎了口氣。

見周嬤嬤走過來,歎道,“他對項氏的態度,可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

周嬤嬤不敢議論朝中事,但順著林大夫人的話,提了一句春日宴。

“大夫人的春日宴,精心請了這麼多人家的姑娘,這可怎麼好了?”

林大夫人亦頭疼了一下,可想想侄兒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又覺得自己這般為他著想沒有錯。

“他還年輕,不曉得輕重,如此越發要有個世家的妻子在身邊了。”

一陣風吹開了雕花窗,林大夫人目光向外看去。

“如今朝野,雖然仍是宮中、百官、百姓這般位次,但世家崛起不必可免,庶族暗淡隻能淪為下層,而世族亦有高低之分,小世族就是要向大世族靠攏,層層向上聚攏,最後是站在山尖上的四大世家。譚家雖然不複往日光彩,但也僅在四大世家之下,隻要好好地與各個世家維係關係,總還是數得上的大族 ”

她是林氏的宗婦,幾乎能看到往後的格局隻會如此自下向上一層一層地聚攏,下麵的人不可能再躍到上麵來,而上麵的也不可能向下掉落下去。

固於此處,對於大的世家最為有利,對譚家亦然。

林大夫人不懂侄兒的執著,隻是歎了一句。

“我真得儘快為他尋一位世家妻子了,總不能看著他把路越走越窄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