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婚姻大事,不都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嗎?
看著一臉誠懇道歉的莫修鶴,慕昭昭都有點懷疑,是不是自己把人想的太壞了點?
現在看他也很通情達理的啊?
而且她畢竟也是已經有婚約的人了,哪怕在外麵也不好和他多說什麼,免得被人看見傳出什麼閒話,會誤以為自己還沒過門,就想先在秦慕腦門上種下一片綠呢?
因此客氣了幾句後,她就上前和蘇惠她們走在一起,還給了個讓她安心的眼神。
等來到山腳下的彆院裡後,莫修鶴把她們送進門,自己就招呼護衛離開了,說是急著回京。
正好慕昭昭也不想接待他,她們也不敢隱瞞,又生怕於婉娘擔憂,把事情先和孟譽說了。
孟譽聽了之後,心裡也明白這事處理不妥當,會影響蘇惠的名聲,安慰她們:“彆急,事情已經出來了,你們急也沒用。”
“難得出來,你們安心玩就是。”
最後還不忘叮囑她們,先彆露出口風,明顯是不想讓懷孕的於婉娘擔心。
…
莫修鶴回到承恩公府,就先去找自家娘。
湊巧的是,今兒是上巳節,朝廷官員也都沐休,他爹和兩個哥哥都在府上沒出門。
原本他以為就算是爹在家,也是在書房和幕僚,或者是哥哥們說話的,沒料到自家娘卻無聊,非要鬨騰著爹陪著她說話。
當然,也難怪莫夫人覺得無聊,大兒媳有孕後,莫夫人就被大兒子說了一頓,讓她也不鬨幺蛾子,也不敢折騰大兒媳了。
今兒上巳節,大兒子就帶著媳婦和三個小子出門踏春了。
二兒媳被禁足到現在還沒能出來,二兒子也照樣和同僚出門,說是和文人墨客約好了一起去曲水流觴。
三兒子就更不靠譜了,一早就溜出去了,連句話都沒有留。
至於另外的庶出的兒女,就算是他們想來自己麵前獻殷勤,莫夫人也懶得多和他們說話。
承恩公雖然有兩個妾,還有換來換去像流水的通房,不過現在年紀大了,也開始注意起養生起來,一個月裡,起碼二十天是宿在正房。
再者,當今的皇後娘娘是他們的長女,世子有出息,以後肯定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老二雖然平庸了點,幸好也算是聽話。
三兒子也聰明討喜,就是還沒定性,就衝這些,他也願意多忍讓夫人幾分。
因此今兒承恩公趁著沐休和幕僚在下棋,夫人就派人三催四請的讓他過去。
他原本還以為有什麼要緊事呢,沒料到夫人隻是和他商議三兒子的婚事。
他就很光棍的表示:“這事夫人做主就好。”
反正有兩個兒子的前車之鑒,他早就明白了,就算是自己有人選,夫人也不一定會滿意。
莫夫人就等他這句話:“我看睿親王府的寧和郡主就很不錯。”
“另外共慶王府的晗月郡主,還有…”
承恩公一聽她連著說了五位名門貴女,趕緊打斷她的話:“不妥,老三的媳婦絕對不能是郡主和縣主這些貴女,不能壓過老大老二家的媳婦,要不然妯娌之間不好相處。”
“再說老三他現在就在家晃蕩,那些名門貴女也看不上他這樣的。”
之前元宵節事件後,世子就讓弟弟辭了五城兵馬司的官職,一直在家練武,就是擔心聖上遇刺後,京城肯定會被嚴查,他擔心弟弟性子跳脫的弟弟被有心人算計。
莫夫人聽到這話就不樂意了,開始胡攪蠻纏:“我就知道你看我們娘倆不順眼,在你心裡,隻有老四老五才是你的好兒子。”
“你給我說清楚,三兒哪兒不好了?不都說先成家後立業嗎?憑著三兒在聖上麵前的情分,想要求個一官半職不是很容易嗎?”
當初還是王妃的皇後娘娘好幾年沒有身孕,聖上隻能先讓側妃有孕,畢竟聖上要是無子,對儲位會有影響。
之後側妃良媛們都很快有孕生子,那時候王爺見王妃鬱鬱寡歡,就特意讓莫夫人的老來子,才四歲的莫修鶴去王府陪伴王妃。
結果莫修鶴五歲那年,王爺被封為太子,同時皇後娘娘有喜。
等莫修鶴六歲那年,先皇駕崩,聖上繼位,皇後娘娘也生下聖上的第七子,也是嫡子。
也可以說,聖上和皇後娘娘是把小舅子當成兒子一般養過幾年,情分自然不同。
要不然之前也不會親自開口,讓莫修鶴去五城兵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