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一彆兩寬,各生歡喜’”。焱武帝念念有詞。果然如折羽所說,情深繾綣,不見怨憎。如果這篇和離書發出去,定會成全了長公主的美名。
“至於邰溫,陛下若真覺得他礙眼,隨意找個理由也就除了。但不要在當下,不然隻會令天下人覺得,皇室無情。過個兩三來月,百姓忘了此事,陛下怎麼處理還不是陛下的事。”
最後這個補充,正好說到了焱武帝的心上。
他在看折羽,越發喜歡。這等玲瓏心思,這番懷柔手法,真是高明。倘若小皇子贏哲仁,若有老五一半的才華,這江山也穩了。
焱武帝放下了和離書,說道:“此次朕病重,隻召見了你夫婦二人,可知意欲為何?”
之前百草詩出去的時候,已經給他使了眼色,遞了信號。折羽知道,這是陛下有意為之,裝病呢!
潮退的時候,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而陛下,想借此機會看清皇子們的心。
到了這個節骨眼,該是為小皇子陸續清退障礙的時候了。
而此刻,焱武帝坦露了心思,那麼折羽成功加入了裁決審判的席位。這是焱武帝給予的信任,也是一重考驗。
折羽起身,行叉手禮,“臣,明白。”
就,配合皇帝演習唄。
焱武帝看了眼折羽,“不要自稱‘臣’,要稱‘兒臣’。不要稱朕為‘陛下’,要叫‘父皇’。”
好一幕父慈子孝的戲碼!
折羽心中隻有森涼的冷意和不屑,這話可敢對群臣說,可敢對天下說?皇帝,還是最虛偽的那一個。
“事已至此,兒臣,退下。”
折羽出了養心殿。
不出意料,百草詩不在,還得去長樂宮接夫人。
**
太後並不同意長公主和離,但也不願意過多乾涉,長公主不是小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詩詩,你替哀家勸勸哲哲,一門心思和離,須知家和才能萬事興。”
百草詩還不忘自己的使命。
“太後,詩詩昨天去菊園,弄些了貢菊和杭白菊,讓詩詩獻個醜,給太後泡個茶。”
從鮮菊花到製成茶,需要時間。
太後自然明白這些,隻是憐於百草詩的心意,不揭穿罷了。
百草詩用自己事先儲存的乾菊花,沏了頂好的茶,承奉太後,這才將精力轉移到了長公主身上。
贏哲哲不願意在殿內談,相邀百草詩去花園。
百草詩留意到,贏哲哲的步子很慢,走路都似乎很吃力。
她眼角直抽,可以想見昨天的事是何等慘烈之狀啊!
------題外話------
折羽這封和離書改編自唐朝敦煌出土的放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