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大理寺遭遇了一場針對包工頭目的暗殺。幸虧太常寺卿提早有防範,包工頭目未死,暗殺者也落網。
一個傳言甚於塵囂。
這場在行宮用料上做文章的,竟是皇室成員。
淩初帶著百草詩的《傷寒雜病論》回到了太醫院。一本醫學奇書引發太醫院熱議。
南苑王晚上,著人來請百草詩去府上用晚膳,商議百小樹與紅曲親事。
其實,以南苑王的身份,斷然不會同意一個風塵女子嫁給百小樹,北齊的世子。奈何百小樹心甘情願,而南苑王又對百李氏和子女心懷愧疚,這才勉強同意。
商定的結果是,中秋佳節後舉辦婚禮。
焱武帝聽聞了大理寺暗殺事件,雷霆大怒,第二天火速召折羽進宮。
沒有人知道他們談了什麼,但接下來,一連串詔令在焱京城傳開。
首先,更換了行宮建設的匠作隊伍,幾個重要職位紛紛易主,由步湛全權提拔新匠作。
與此同時,萬壽山行宮向焱京百姓自願征集磚、石、木、作,未來將用於行宮的萬民景牆,代表君王與民同樂。捐資多者,還可得到行宮標誌性建築的微縮版。
熱情善良的焱京百姓紛紛捐出自家的屋瓦磚頭,更有出手闊綽的商賈,捐獻了大量的糯米砂漿。
步湛令人為這些商賈製作了錦旗和建築小樣。
四月廿四,焱京的南城門,迎來了兩個新麵孔,他們從宛州來,帶著皇家的文書路引,將進入戶部。
這兩人,正是坤鳴書院的羅沉和平笙。
**
這日,平康坊的坊門口,照例來了一老一少。
這已經是她們第六天來此。
老者為七十多歲的婆婆,歲月給了她慈祥的麵孔,她的身前擺著裝麥芽糖的缽。少為一樸素醫女,不施粉黛,眉目之間透著清水出芙蓉的清新自然。她自然就是喬裝後的百草詩了。
祖孫二人擺起了攤子,掛起了招牌,上書“一文錢義診”。
無論看什麼病,抓多少藥,隻收一文錢。
很快,人群將攤子圍了個水泄不通。
因為過去的幾天,她們治好了很多人的頭疼腦熱咳嗽傷風,還有些人,等待時間去驗證。
但不管怎麼說,祖孫倆的一文錢義診火了。
今天第一位病人,是捂著腮幫子的中年大漢。因為牙痛,他的腮幫子都腫了。
婆婆借著陽光,看了看口腔裡長著的黑洞洞,對著百草詩道:“給他兩顆花椒粒,放入患處咬實。”
百草詩依言給了大漢,三顆花椒粒。
她很大方,還多給了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