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我看看,這一頁寫的甚?”
“便是說如何用辣椒製醬。;樂;文;+”
“製醬?看這圖畫我還當是釀酒。”
“……辣椒釀酒,虧你想得出。”
“有甚稀奇,花椒都能入酒,辣椒怎就不能?”
“……”
這時候的人飲用的屠蘇酒和椒柏酒裡頭,都是放了花椒的,約莫也是為了祛濕除惡。
所以這婦人看了《辣椒食用手冊》上某一頁的圖案以後,便以為這一頁講的是釀酒,問過自家夫婿之後,才知是製醬。
這一本《辣椒食用手冊》,也是妙極,那上麵不僅有文字講訴,還有配圖,那配圖也很有意思,用極其簡練的線條,就能把文字內容傳達得七七八八。
前幾日,自打這婦人的夫婿送給她這麼一本冊子,她有事沒事就要拿出來,翻來覆去地看,除了這個製醬的,其他內容她連看帶猜,大抵也都看懂了。
這本冊子上的內容也很詳儘,從涼拌、煮湯、炒菜,到曬辣椒乾、做辣子油、做醬、醃菜,能講的幾乎都講了,隻是大多都講得很淺顯,隻夠用作日常所需,若想鑽研美食,那還得多花些工夫去琢磨研究。
第二天一早,家裡的男人各忙各的,這婦人到她婆婆那裡去請安,然後就看到她婆婆也在手裡捧著那本小冊子正研究呢。
老人不太看得清近物,捧著小冊子離得遠遠的,伸著脖子抬著下巴很認真在那裡看。
“怎的一大清早又在看這個?”這婦人好笑道。
“媳婦,昨日那一張講的是甚,你可問過我兒了?”老太太問道。
“問過了,那一頁講的便是製醬。”婦人回答說。
“我便說瞅著有幾分像是製醬。”老太太言道:“這幾日天也涼了,一會兒我便讓人出去買些好肉回來搗成肉糜,製些肉醬。”
“這上麵說得也不詳儘。”她那兒媳婦說道。
“這有甚難的,便按往年的做法,再加一味辣椒便是。”老太太倒是很有信心。
他們這也算是比較會吃的人家,若是換了那些不懂做醬的,這本冊子上就算有這樣的一頁內容,他們也是做不出來的。
不過這一整本冊子,也就製醬這一頁最難,其他倒是頗為淺顯,大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一本冊子的銷路極好。
“可惜了今年買不著鮮辣椒。”
“前兩日種下去的辣椒苗長得不錯,過個三兩個月的,家裡便有鮮辣椒吃。”
“冊子上畫的那個蒜蓉辣醬,我也想做做看。”
“到時候就按這上麵說的,挨個做一遍。”
“眼瞅著就要入冬了,不知那些辣椒能不能長得好。”
“冬日裡搭了暖棚,胡瓜絲瓜都能長,這辣椒應也不差。”
彆說,近來種植辣椒的人還真不少,因為有了前兩年冬季種植蔬菜的經驗,這些長安人現在搞起冬季種植來,半點都不帶含糊的。
估摸著都不用等到年關,就能有一批鮮辣椒上市了,隻不過暖棚裡的辣椒大約是長不紅的,也不太能留種。
羅用在太學裡的那些同事,一個個的也都沒少在家裡種辣椒,反正家家戶戶都有那麼大院子,菜園子那都是基礎配備,可勁兒折騰唄。
九月份的長安城已經比較涼爽了,但是距離冬天的到來還有一段時間,這幾年長安城中一般不到農曆十一月份不會下雪。
秋裡天氣乾燥涼爽,食物也很豐盛,是很多人喜歡的季節。
近來有不少農人小販用木板車推著柿子棗子梨子這些東西到坊間來叫賣,價錢也都不貴,長安百姓多少都會買些,吃不完的便曬成柿餅棗乾,冬天沒有果子吃的時候,也是不錯的零嘴。
與柿子棗子相比,梨子因為不能製成乾果,所以往年長安城的梨價並不高,尤其是那些個頭小小味道又比較酸的梨子,根本賣不出幾個錢,有時候乾脆便讓它爛在枝頭上。
直到前兩年,從離石那邊傳過來一種凍梨的法子,說來也怪,那些皮又厚味道又酸的梨子,凍過了之後,那滋味竟變得十分甘甜,現如今這種梨子的價錢也漲了不少,原本一擔還賣不到兩三文錢,現在沒個十幾文,那是買不著了。
這幾天街頭上賣的,主要還是那些皮薄肉厚的大梨子,等到落雪將至,就該輪到那些小梨子登場了,到時候家家戶戶都買上幾擔,用陶甕裝了,凍在院子裡,冬日裡不時拿一兩個出來解解饞,那真是什麼美味佳肴也比不了的。
“劉大,你家今年甚時候摘梨子?”
這一日,歸義坊這邊有農人推著板車過來賣柿子,這人的柿子好吃,價錢也實惠,因在這歸義坊有親戚,年年都到他們這邊賣果子,很多街坊都是熟識的。
“大約還得半個月。”劉大郎就守在自己那一輛板車邊上,手上空空如也連把杆秤都沒有。
他的柿子就是按個賣,一文錢幾個,街坊們自己挑揀著拿便是,也彆指望能有個塑料袋來裝,要麼用手捧著拿回去,要麼撩起衣服兜著,要麼喊家裡的娃兒拿個籃子木盆什麼的過來裝一裝。
“待摘了梨子,你便還來我們這邊賣。”
“我聽人說,今年一擔梨子約莫得賣到十四文錢。”
“怎的你家也要漲價?”
“我阿耶說,都是年年與我家買梨的,我家便也不漲那許多,比去年多一文錢,按十二文錢一擔便好。”
“哎呦,這梨價年年漲啊……”
“劉大,你家好福氣啊,守著那片梨樹林,一年到頭光是賣梨都得掙不少錢吧?”
“這兩年倒是能掙一些,從前那梨子沒人要,那幾十棵梨樹差點被我們兄弟幾個砍了當柴燒。”
“哈哈哈哈!”
“你家那梨樹都是老樹了吧?”
“都是上百年的老樹了。”
“長得可高?”
“高著呢,架了梯子都夠不著,人得爬到樹上去摘。”
“那也危險得緊。”
“我耶娘自打夏裡收了麥子,就在家裡編了好些草片子,待到收梨子的時候,就把那些草片子鋪在梨樹下邊,一層又一層的,梨子掉在上麵也不怕磕了,人若是從那上麵掉下來,摔得也輕些。”
“那得鋪多少層啊?”
“十幾層呢。”
“哎呦,你耶娘也是心細的。”
“……”
這邊這些人正說著話挑著柿子,邢二也從院子裡頭出來了,過來就問那劉大:“你家今年能摘多少梨子?”
“少說也能摘個大幾十擔,怎的了,你要買啊?”劉大笑嘻嘻問道。
“待收了梨子,你先與那離石羅三郎送十擔,再往我這邊也送十擔。”
邢二說著,往他那邊甩了一串銅錢過去:“先與你一百文錢,待梨子送到了,我再把剩下的給你。”
“好嘞!”那劉大一個操手接過那串銅錢,麵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邢二說完了便又回自家院子去了,看他那一身熱汗的,估摸著又是在擺弄那些木頭鐵塊。
劉大笑嘻嘻將那一串銅錢收到懷裡,也不細數,那邢二的人品,他們都是信得過的。
“今年倒是大方,一口氣就要了二十擔,去年他可才買了三擔。”劉大與眾人說笑道。
“你竟不知,近來邢二他們與那羅三郎印冊子,現成的雕版和紙張,隻需刷上墨汁印一印,一本冊子便能掙得半文錢,一天下來能印好些,每天都是整車整車地往南北雜貨那邊搬貨。”
這些街坊一邊挑著柿子,一邊與劉大說著那邢二等人的八卦。
“聽聞他昨日又收了兩個小孩回來?”
“是一對小姊妹。”
“年紀那般小,怕是還不能乾活。”
“哎,也是命苦的。”
“我看他們這裡倒是很少有女娃子?”劉大插了一句。
“女娃子若是到了街頭上,不出幾日便被人帶走了,很少有能到他這裡的。”
“嘖。”
“好命一點的,就去與人做婢女,大多還不是……”
“唉,不說了不說了……”
“劉大,我這十個柿子。”
“三文錢。”
“哎呦,柿子也要吃不起咯。”
“什麼時候羅三郎那印冊子的活計,也能分一些出來與我們做做就好了。”
他們的這個願望並非沒有實現的可能,羅用近來光靠這一本《辣椒食用手冊》,也是掙了不少。
他還曾經在自家鋪子裡,看到那些波斯、大食的商賈成箱成箱地購買這本冊子。
通過這件事,羅用看到了圖畫書在這個時代的巨大市場,目前他正考慮要不要在長安城發展一下印刷業。
下一本書要怎麼攢呢,來個《長安流行新風尚》怎麼樣?
作者有話要說:還差一名就能上讀者栽培榜了,喜歡這本書的筒子們,還請多多澆灌營養液啊。
“你與我看看,這一頁寫的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