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編書(1 / 2)

南北雜貨 報紙糊牆 8658 字 7個月前

羅用這一次回來,便不住在白府之中了,而是住在早前聖人賞賜給四娘的惠和縣主府。

四娘五郎他們幾個收拾收拾,過幾日也都要搬家。

這縣主府便在安業坊,處在朱雀大街旁邊靠北的地段上,算是比價好的位置。

從這邊往北走,經過豐樂坊、通化坊、善和坊,便能抵達宮城朱雀門,對於那些經常需要早起上朝的官員們來說,住得近就很有優勢。

羅用作為長安縣令,倒是不用經常上朝,一般也就是上個大朝,小朝不用去,他平日裡主要就是每天早上要到長安縣公府點卯。

從安業坊這個位置往西,過了崇德坊和崇賢坊,便是長壽坊,那長壽坊便是長安縣公府所在。

總之羅用住在這個地方,上朝上班都挺近,南北雜貨就在西北方向斜對角的興化坊,沿著這個方向再過去一個對角,便是阿姊食鋪老店所在的光德坊,光德坊西麵便是西市。

作為一個縣主府,說起來好像也有幾分高大上的樣子,實際上就是挺普通一個宅院,看起來跟周圍那些人家也都差不多。

能住在這一片的,基本上也都算是比較可以的人家了,彆的不說,屋頂一概都是用瓦片蓋的,而不是茅草。

因為四娘她們搬家的事宜,白家娘子們這幾日也是幫著忙前忙後,又是喊了家人仆婦過來細細打掃,又是幫四娘她們布置屋子。

若是瞅這院子缺了什麼,幾個人一合計,白家庫房裡就有現成的,於是就給搬過來了。

羅用與羅家郎君這兩日常常坐在一起說話,白家人對羅用說了不少長安城這邊的事情,中原各大家族眼下的狀況,朝中的大事小事。

另外也說到那遼東戰事,去歲以來,遼東那邊的戰事越打越艱難,高句麗百姓據城死守,北方的靺鞨人時有侵擾,戰事拖延愈久,糧草供應愈是困難,兵士們疲於應戰,漸漸也產生了厭戰情緒,遼東百姓飽受戰爭侵擾,隱隱已是生出民怨。

朝中大臣紛紛上疏,請君王下令撤軍,在造成更大損失之前,及時結束這一場戰事。

那高句麗不過彈丸小國,如今有北方民族製衡,取之不易,還需徐徐圖之,待他日掃平北方勢力,那高句麗便也成了囊腫之物。

然而這徐徐圖之,又是要圖到什麼時候,待那高句麗成為囊中之物的那一日,他李世民可還在世?

不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拿下高句麗,是李世民心中的一大憾事,不過看眼前情形,這場戰爭已經成為不斷消耗將士生命以及雙方國力的車輪戰,不止是靺鞨,薛延陀、突厥皆有蠢蠢欲動之勢,這時候再不收兵,隻怕被人趁虛而入。

如今大軍已經從膠東撤離,人疲馬乏糧草耗儘,班師回朝之後卻無戰功封賞,最多就是慰勞,有些將領到時候說不定還會被問責。

這回的唐擊高句麗之戰,徐世勣李道宗都去了,從戰事的謀劃準備,到最後的撤軍,勞心勞力辛苦了一兩年,最後卻也討不著什麼好。

待他二人回歸朝堂之後,這一場無功而返的戰事,很可能會成為他們被政敵攻訐的軟肋。

朝堂之上風起雲湧,各方勢力錯綜複雜,羅用上一次在長安城擔任太學助教,說好聽點也算出仕,實則還是個不入流的小蝦米。

這回從那隴西歸來,即將擔任長安縣令這一要職,距離那些上層勢力之間的紛紛擾擾,自然也就近了許多。

羅用這兩日回京後,先到吏部報到,然後就安心在家等待交接上任那一日的到來。

期間有宮人來穿,言是聖人宣羅用入宮覲見,羅用換上官府,隨那前來傳喚的內侍入了皇宮。

待進了宮門,便不可再乘馬車,隻好靠兩條腿行走。這時候的人大多也沒有乘坐轎子的習慣,轎子亦稱肩輿,一般隻是山行時才乘坐,平地上婦人老者亦有乘坐者,青年男子十分少見。

這個年代的文人亦尚武,騎馬打獵都是日常,一個青壯男子這幾步路走不動,還要讓人用一定青布小轎抬起來,那還不得被人笑死。

羅用與那帶路的寺人走在宮城之中,不是與他閒話幾句,那寺人的態度倒也十分和善。

羅用問他:“不知徐內侍可還安好。”

那寺人大約:“徐內侍甚好,聽聞羅縣令歸來,這幾日頗高興。”

羅用笑道:“那便好。”

待進了宮殿,見了聖人,聖人問羅用這一路上可是辛苦了,羅用道不辛苦,如今道路通暢,比七年前他西去那時候,已是好了許多。

一說到七年前羅用被迫離開長安的事情,老皇帝麵上的笑容不禁也是滯了一滯,他雖知曉這塊板材板兒不是個好貨,卻不料今日方才一見麵,他便給自己提起了這一茬。

要說中國曆史上那麼多君王,李世民的脾氣也算是比較好的,至少表麵上是好的。

他這時候倒也沒跟羅用生氣,而是嘉獎了他這些年的付出,慰勞了他這些年的不易,作為政治場上的一隻老鳥,說起好聽話來那著實也是熨帖得很。

羅用聽得也很是感動,緊接著就對皇帝說起了掏心窩子的話。

他說自己就是這麼一塊料子,隻想一心搞建設,爭權奪利的心思那是沒有的,聖人若是信得過,便留他在長安城中物儘其用,若是信不過,便叫他再回離石老家罷了(liao)。

這一通“掏心窩子的話”,聽得老皇帝嘴角一陣抽抽:“羅愛卿,這好好的,你怎又說起要回離石老家的話來?可是遇著了什麼難處?”

動不動就說自己要回老家不當官了,朝中一些老油條常用這套路,如今這棺材板不知哪根筋沒搭對,竟然也跟他玩起了苦情。

“眼下倒也並無難處。”他就是想乾點大動作,這件事不得到皇帝的支持他乾不成。

“那究竟是什麼事,你便直說了吧。”皇帝那點子耐心這時候終於也耗儘了,懶怠跟他扮那仁慈君王模樣。

“臣,欲興辦工學。”羅用言道。

皇帝一聽,一時便不說話了,這不是一件小事,他得稍微想想。

之後,羅用便與他細細闡述了自己之所以要興辦工學的原因。

如今長安城中,除去針對王公貴族子弟的教育機構有弘文館,還有羅用離開長安城第二年興辦起來的崇文廣,另有培養官員子弟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又有以培養吏員為目的的數學、算學、律學,最後,各州又設有醫學,長安城中亦有之。

然而,全國上下,卻沒有一所傳授工程技術的學校,匠人技藝大多都是世代相傳,敝帚自珍,缺乏交流和溝通,哪一支血脈若是斷了,有些技藝便也隨之失傳,著實可惜。

羅用興辦這個工學的目的,就是為了集各家之所長,不斷研究新技術,並且致力與傳播先進技術,作為這件事情的發起人,為了表示誠意,他願意讓自己的弟子先拿出他們目前所掌握的一些技術。

“……相比聖人亦是有所耳聞,除了那風力水力,熱力亦能為人所用,我的弟子們眼下打造出來的器械,已經在針坊之中投入使用,隻需焚燒石炭便可實現拉絲切斷這些勞作,無需投入多少人力。”

“而今河西能產白疊花,產量巨大,臣以為,應是可以用熱能實現紡紗織布的過程,隻是還需一些時日去研究專研,衣被天下,此為大業,我的弟子們能力有限,若能興辦此工學,召集天下最出色的匠人前來參與,集思廣益,定有將此設想化為現實那一日,又可在工學之中培養青年工匠,使得這些技術可以經久流傳,不斷優化……”

老皇帝坐在木榻之上,聽羅用滔滔不絕地講述,衣被天下,那是怎樣的盛世繁華,若是果真像他所說,紡紗織布無需那許多人力,隻需燒些石炭便能實現,那這世間,怕是都要變個模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