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雨把心心帶回家後,怕她傷心,一直摟著她輕聲安慰:“心心,你做的沒錯,可能方式有些簡單直白了。
她道歉了,你不想原諒,其實完全可以不說出來。你隻需要以後不跟她玩、離她遠一些就行了。
這個社會上有些人同情心泛濫,她們總覺得弱者需要去嗬護,所以你那個同學一哭,很多人就覺得她既然知道錯了,你就應該大度一些原諒她。”
心心皺了皺眉頭:“什麼錯哭一哭,都能被原諒嗎?那要是殺了人哭一哭,難道也能被原諒?
不是什麼人都值得被同情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我可以不反擊,但是我絕對不會原諒。
媽媽,您教過我,做人做事要坦坦蕩蕩。我不想遮遮掩掩,就是要清楚明白的告訴她,我不想原諒她,我不會跟背後詆毀人的小人做朋友。媽媽,我這麼做可以嗎?”
思雨欣慰的笑了笑,把她摟入懷裡:“可以,心心當然可以不原諒她,她汙蔑你,你不原諒她是對的。
我們換個班,你不是說初一內容跟喝涼水似的,太簡單了嗎?我們來個挑戰,直接參加三個月後的中考好不好?”
心心一聽立馬把所有的不愉快丟到腦後:“媽媽,我們去買輔導書,就買那個五年模擬、三年中考。我要用一個月的時間,把初中的課程複習一遍。
不是思雨護著孩子,而是她覺得心心並沒有做錯,反倒是那個年輕的葉老師在管班的時候不但沒有抓到重點,而且還對心心有偏見。
這件事情的重點難道不是毛麗麗跟男生表白,被拒後汙蔑抹黑心心嗎?難道就因為她道歉了,然後哭了就輕拿輕放,改為因為她道歉了,所以心心必須接受?
這已經是有早戀的念頭,而且故意捏造事實、汙蔑散播流言,已經涉及到思想品德問題了。難道老師不應該進行教育,甚至要跟家長溝通一下嗎?
更讓她無法接受的是,心心明明沒有錯,竟然被罰站到教室外麵,更離譜的是一個初中班主任,竟然跟孩子說不道歉就滾出去。
思雨是不想當著心心的麵跟老師起衝突,才會領著孩子直接離開。如果不是因為她自己也是老師,換位思考覺得班主任管那麼多孩子不容易。她不但要上手抽那個葉海欣,還會找到實驗中學的領導要個說法,甚至轉學,而不隻是讓心心跳級。
這次的事情給楊思雨敲響了警鐘,她決定心心中考後,在高中的選擇上,不再以離家近為首要考慮因素。
比起實驗中學,她更原本是更看好尖子生雲集的附中,就是離家遠了一些。現在看來,遠一些大不了他們在那邊租個房子或者說,直接買個房子。
以心心的性格,還是在一個學習氛圍比較積極向上,也就是所謂的尖子班裡比較適合。
這一代的孩子經常接觸網絡,好的不好的都看了不少,耳濡目染思考問題已經漸漸成人化、複雜化。現在學校就像一個小社會,勾心鬥角的事情越來越多。
就像那個毛麗麗,小小年紀做事就茶裡茶氣,偏偏很多人還都吃她裝柔弱這一套。
心心這種想法單純,說話直來直去,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的孩子,倒真有些融入不了這樣的環境。
她適合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同學之間討論的話題除了功課就是學習的學霸班級。
要說這麼大的孩子,應該很天真才對。楊思雨覺得,心心的想法,其實才更符合她這個年齡。
毛麗麗那種,如果是她的孩子,她是真的要頭疼了。才多大,整天說話做事耍不完的心眼兒,看了都讓人覺得累。
思雨怕這件事給心心留下什麼心理陰影,一連請了三天假在家陪心心。
心心看她草木皆兵,反倒安慰她:“媽媽,我不難過,真的,一點兒也不,這有什麼可難過的,我又不是人民幣做不到讓人人都喜歡。
我覺得吧,葉老師不喜歡我,不是因為我不優秀,相反,是我很優秀她才不喜歡我。
我們班的男生女生,她不喜歡的多了去了。隻要成績好或者長得好的她都不喜歡。她喜歡那些長得很普通、平時悶不吭聲、很乖很聽話,死學但就是學不會的孩子,就像她自己一樣。”
思雨頭一回聽說老師不喜歡成績好的學生,而喜歡各方麵都非常平庸的孩子這個說法。
她囧了囧:“不會吧?你們老師這麼奇葩?這是你自己揣摩出來的吧?”
心心聳聳肩:“我們班學生很多都這樣說,她還特彆情緒化,動不動就發火,我也不喜歡她,扯平了。”
思雨頭一回覺得孩子心大也是件好事。在她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孩子會不會心靈受到傷害時,其實她根本就沒放心上。這樣也挺好,沒心沒肺活的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