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遊戲越往後就越難(1 / 2)

回望整個崇禎十二年,有讓人滿意的地方,也有諸多讓人不滿意的地方。

讓崇禎皇帝最為滿意的就是在崇禎十二年,自己終於又把帝國的版圖收回了一部分。

勒石草原的麵積有多大,崇禎皇帝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具體的還得等著五軍都督府和戶部的測量數量提交上來才能知道。

但是杭愛山的鼎鼎大名,崇禎皇帝還是知道的——勒石燕然,封狼居胥,這就是烙進中原將帥們骨子裡的基因,抹不去!

哪怕是到後世都喊著活捉滿廣誌,解放朱日和,實際上心裡想的也未嘗不是勒石燕然,封狼居胥!

而且燕然這個名字,一看就是中原自古以來的地盤,肯定跟燕國有扯不清的關係!

燕國,那可是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燕召公姬奭於燕地而產生的諸侯國,正經的炎黃之後。

誰要是對於這一點有疑問,大可以去找燕召公求證一下嘛,朕不介意幫忙滴!

而且在崇禎十二年的時候多了後宮幾個美人兒,自己又多了兒子女兒,怎麼看都是喜事不斷的節奏。

呐,做皇帝嘛,最重要的就是大開後宮,多生兒女嘛!

但是要說到崇禎十二年讓人不那麼滿意的地方,也挺多!

十二年二月壬申,浚縣有黑黃雲起,旋分為二。頃之四塞。狂風大作,黃埃漲天,間以青白氣。五步之外,不辨人蹤,至昏始定。

二月癸巳,京師地震。

七月,雷擊破密雲城鋪樓,所貯炮木皆碎。

八月,白水、同官、雒南、隴西諸邑,千裡雨雹,半日乃止,損傷田禾,畿南、山東、河南、山西、浙江旱。

十二月,浙江霪雨,阡陌成巨浸。

如果不是崇禎皇帝大收商稅又不斷的從周邊小國購買糧食什麼的,早就跟原本曆史上一樣遍地烽煙了!

然而這些事情加一起的後果也讓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郭允厚一眾大佬們蛋疼無比——國庫裡也沒有餘錢啊!

當然,不是說國庫因為這事就空了,畢竟崇禎皇帝從來就沒有停下過的抄家行動還有駐外的各路大軍不斷的劫掠也讓國庫裡的銀子從來就沒有斷過。

但是原本可以更充實的國庫卻因為這些事情而見少,總歸是一件令人很蛋疼的事兒。

至於崇禎十三年會是個什麼鳥樣,崇禎皇帝心裡一點兒的底都沒有——原本的崇禎皇帝除了臉皮之外,剩下的都不算差,結果也隻不過是硬挺了十七年而已。

就像遊戲過關一樣,自己已經過了十二關,後麵的五關估計會難上加難——或許五關過去後會更難一些。

把這些亂七八糟的破事兒扔到一邊之後,崇禎皇帝才拿起桌上的奏章看了起來。

沈王韓王等一眾藩王大佬們集體上書,希望崇禎皇帝能把封國置換後百姓的問題給擺平,或者能允許大家夥兒把現在封國的百姓都帶走。

然後崇禎皇帝就把奏章給扔一邊去了。

把現在封國的百姓們帶走?這不是扯蛋是什麼?

如果說這一眾藩王都把現在封國的百姓們給帶走,整個大明的百姓瞬間就會去掉一半!

大明自己人手還不夠用呢,哪兒來的這麼多百姓分給藩王?

且等著吧,等著百姓們把鐵路修的差不多了再說,不著急!

至於最下麵的一封奏章,則是東海艦隊的南居益送來的。

因為荷蘭人表示雙方有可以合作的地方,比如奴隸,比如福壽膏,比如其他的瓷器和絲綢一類的東西。

崇禎皇帝對於荷蘭人的態度表示一臉懵逼。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恒的利益也沒有永恒的敵人這句話雖然沒錯,但是這大明與荷蘭人之間的互毆才過去多久?

現在就想坐下來談生意?

崇禎皇帝表示有些接受不了,畢竟大明與荷蘭蠻子們沒什麼好談的——除非是談一下如何讓蠻子們去死這個話題。

但是荷蘭蠻子們的態度也很明確,確實可以談一下如何讓蠻子們去死的話題——反正荷蘭人沒把自己當成野蠻人。

販賣人口的什麼的事情最有意思了——隻要不是發生在大明。

如果說是大明的百姓被人拐賣,無論是誰乾的,唯一的下場就是被抓住,然後麵臨著最殘酷最沒有人性的懲罰。

崇禎元年時,整個大明報到刑部和大理寺有關於拐賣人口的案子足足數百近千件。

但是在崇禎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以後,從崇禎二年開始的幾百件再到崇禎三年的幾十件,再到崇禎四年以後基本上絕跡的拐賣人口案,已經足以說明官府和廠衛在這些事情上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甚至於錦衣衛因此殉職者高達十多人。

不要以為十多人的傷亡很少,想想錦衣衛在大明是多麼恐怖的存在就知道這個傷亡有多大了。

但是販賣的如果是外族蠻子,崇禎皇帝表示朕沒有看到,沒聽說過,跟大明沒什麼關係。

崇禎皇帝再一次把李承彥給召進了宮中。

李承彥在看完了南居益遞上來的奏章之後,沉吟著道:“陛下的意思是?”

崇禎皇帝道:“大明的鐵路修建,還有各地的河道橋梁,需要人手。

朕不想拿大明百姓的命去填,所以……”

所以後麵的話,崇禎皇帝沒有說,但是李承彥用屁股想一想都能想出來,不想用大明百姓的命去填,那就隻能拿外族的命去填了。

恰巧李承彥所學的縱橫家也沒把彆人的命當成一回事兒。

斟酌了半晌後,李承彥才開口道:“那麼對於蠻子們其他的要求?”

崇禎皇帝道:“福壽膏沒問題,大明敞開了供應他們,賣多少都沒有問題。絲綢和茶葉什麼的,愛卿看著辦便是。”

李承彥躬身應了,開口道:“那這些勞工的數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