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哥兒與申睿打起來之後,很快的,雙方的其他人拉架不成,也都紛紛打成了一團。
原本隻是兩個人之間的私鬥,這麼一來,就變成了群毆了。
兩方都各有十幾人,加一起都不隻三十人了,這麼多人打在一起,當時的情形有多混亂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正是這樣的混亂,才讓那兩名申國公府的子弟心裡生出了彆的想法來。
申國公是個性子非常獨的人,打從他襲了爵,他的那些嫡出庶出的兄弟手裡,就再沒撈著過什麼好東西。
所以,從前申國公成親十年,不管正室還是姨娘通房都沒能生出個一兒半女來,申國公府的其他人心裡其實都是在暗暗叫好的。
申國公府的爵位總是要傳承下去的,若是申國公無子,那不管是申國公從其他幾房過繼,或者爵位乾脆就落到其他幾房的頭上,那都是再好不過的。
若是能由其他幾房之一襲得爵位,隻要襲爵士之人不像申國公這樣獨,隻想著將什麼都摟到自己手裡,其他幾房的日子必定要好過一些,總好過像現在這樣,幾房的人都隻能在申國公手下艱難度日,明明是國公府的人,卻生活得比那些破落戶都還不如。
若是申國公選擇過繼……
那也沒關係。
就算過繼了還不知事的孩子到申國公的膝下,便是申國公自己瞞得緊緊的,其他人總能找到機會告訴那個孩子,他的親生父母到底是誰。
到底還有那血緣作為牽扯呢,難不成那過繼過去的孩子,就真的能完全不在乎自己的親生父母了?
反正,不管在誰手下討生活,總是要比在如今這位申國公手下討生活要來得容易。
在這樣的情況下,申國公府的人會生出彆的什麼想法來,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當然了,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了。
倒不是說申國公府的人膽子太小,隻敢想不敢做,而是申國公府的其他幾房要銀子沒銀子,要人手沒人手,他們就算有什麼惡意,也找不到一個可以幫著他們做了這件事,又不會讓他們沾身的人啊。
所以……
縱然心裡有再多的想法,也隻敢悶在心裡罷了。
不過,做是做不成,但私底下嘀咕幾句卻是免不了的,這一嘀咕,家中還沒懂事的小輩總能聽到那麼隻言片語的。
這些小輩可不像他們的長輩那樣考慮周全,一時衝動之下能做出什麼來,還真是讓人說不準。
就比如這一次。
申睿的跟班之中那兩個申家子弟,都是申家三房的。
申家一共六房人,申國公申玉自然是長房,二房四房是庶出,三房五房六房都是嫡出,都是申玉一母同胞的弟弟。
這兩個申家子弟一個叫申傑,一個叫申輝,都是申家三房嫡出的少爺,兩人在申家一個行六一個行八,因為與申睿的年紀相差不多,打小就跟申睿混在一起,等到申睿成了京城一霸之後,更是跟在申睿後麵為虎作倀,因為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被申睿給吸引了,他們在其中倒是並不顯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