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逐利。
凡同利益相關,那些商人便會像是那嗅到了蜜香的蜂蝶,趨之若鶩。
除此之外,世人大都愛出風頭。
阿笙恰恰是利用了這兩點。
如今世事不穩,百姓對時局也便格外關注。符城偏安一隅,消息流通慢,若是真有個什麼變故,等消息傳回符城,怕是晚了。
於是報紙便是當地百姓了解時局的重要媒介。
無論是茶館還是酒樓,總是能夠見到低頭看報的人。
報紙除卻登載重要消息,他還能刊登廣告。
隻是對於長寧街上的眾多掌櫃、老板們而言,大都做的熟人生意,且在這些掌櫃、老板們的認知中,在報紙上刊登廣告,那是像繁城、北城那樣的大老板才會做的事。
聽說投一個廣告,價格可不低哩!
誰的錢還能是大風刮來不成?
“孫伯、趙叔、蕭叔……我知曉大家夥做的大都是熟人生意。咱也不是說,這廣告一刊登,就給咱們生意吸引多少新客。
隻不過,各位叔伯可有想過?這做善事登報,那可是揚名的事!我問過咱們符城日報的梁編輯,平日裡有老板要是想要在日報登個版麵的廣告,價格可不低。
可咱們這回,是以善事見報。到時,符城日報會對咱們捐贈的數量進行登報不說,等到正式發放物資那日,還會有記者專門來現場采訪。到時候幾位叔伯的照片,定然會刊登在日報上。”
人們都與新鮮事物,總是難免起好奇之心。
幾位掌櫃、老板當中,還是有人對於登報這件事好奇的,隻是聽說得出錢捐贈什麼冬衣、被褥的,這花錢的事情,誰聽誰猶豫。
可一聽說物資發放那日,會有記者專門來現場采訪,還會將他們的照片刊登在報紙上,便當下有些心動。
這能上報的,除卻一些宵小之徒,可都是一些名人啊,偉人啊!
他們這一上報,那豈不是符城婦孺皆知啦?
好家夥,這可太顯名聲了!
阿笙打小便特彆能識人觀色,一瞧有掌櫃的眼露猶豫,便繼續比劃著,“捐贈符城日報可是銷往全國的,便是北城、繁市地方的報社,都會進行轉載刊登。
介時,幾位叔伯同店鋪可就不是在咱們符城顯名,這名聲,可是會傳到全國去呢!介時外地經過的客商若是經過咱們符城,興許也會打咱們店鋪看一眼,前來訂貨,那咱們生意,豈不是做到全國去啦?
各位叔伯細細想想,可是這個道理?”
喔,是,是!!
他們買過繁市、北城的報紙,的確見兩地轉載過符城日報的新聞。
這麼說……他們隻要捐些錢,就……就能在全國的父老鄉親麵前高調地露個臉了?
阿笙的那句,介時見報,難保會有外商途徑符城,便前來他們店裡進貨。
在外做生意的,有幾個不想要名聲?
這有了名
聲,這口碑一傳十十傳百得,還愁沒生意做呐?
孫掌櫃早年是剃頭匠出身,全靠娶了鄭記食鋪的寡婦鄭采荷日子才漸漸地好起來。
這位孫掌櫃對錢財向來看重一些,但見他喝著茶,“阿笙啊,孫伯伯多嘴問一句,現在你你善事名單裡頭,都有誰啊?()”
“二爺、胡隊,還有濟和堂的馬大夫……唔,我想想……人數實在有些多,我這一下子有些記不住。⒂()『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胡隊明白,到底是在巡捕房工作嘛,總得給咱們百姓起個頭。至於馬大夫,他同你爹爹一樣,早就是咱們長寧街上人儘皆知的大善人了。
這,這謝二爺圖什麼呐?圖名聲?”
這些人自己奔著名聲去,便不會想到,這世間,總有人不為名,隻為對得起自己那顆赤誠的心。
阿笙搖頭,“這我便不知了。”
在坐的其他掌櫃道:“哎,瞧你這話問的,這出名的機會,誰不要啊?”
有人打聽:“二爺捐多少啊?”
阿笙豎起一根手指頭。
有人猜測:“一百件冬衣?”
阿笙點點頭。
這個數量,是他同二爺商量好的。
二爺要是帶頭一下子捐贈太多,會給其他人壓力,反而不容易成事。
“這二爺捐得也不多嘛。”
“那我捐兩百吧。”
“兩百五不好聽。我捐三百!”
“那我三百五十件!!”
這見報的事,誰想落於人後呐?
若是捐贈的數目太磕磣,不好看不說,難免遭人奚笑。
這見報本是一件出風頭的事,到時候可就變成倒黴事一樁了。
…
於是乎,也便有了今日的見報。
所不同的是
,後頭二爺竟一口氣捐贈了三千件冬衣,五百件被褥。
不僅如此,二爺還說服了符城商會的眾多大老板,參與了這次捐贈。
 聲勢之浩大,是始料未及的。
他也是今早在看見報紙之後,才終於明白,二爺那日在辦公室同他所說的——
“好,我答應你。替你演好這一出開場戲。不僅如此,我還給你送上幾副鑼,幾麵鼓。讓你這出戲,唱得熱熱鬨鬨,博一個滿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