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晨訓,狄堂宣布了部長換成幸村,副部長換成真田的消息,但相對應的,這也隻是暫時的,在正選選拔賽結束後,名額才會正式定下來。
而正選選拔賽重開的消息也宣布了出去,包括新的正選選拔賽采取抽簽的方式進行,網球部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參與。
同樣分成4組,A組和B組各12人,C組13人,D組14人,C組會有一個人在第一輪輪空。淘汰過一輪後,A組和B組進行6V6對決,C組和D組進行7V7對決。第三輪時,A組和B組晉級的6人再進行一輪淘汰賽,獲勝的3人直接成為正選,第四個人則從輸掉的三個人裡進行車輪戰計算勝負場數決出。
C組和D組獲勝的7人也是同樣的規則,隻是換成輪空的那一個人需要接受輸掉三個人的挑戰,最後贏的人是最後的正選。
同樣是三天的賽程,一天打兩場比賽。第二天時就能夠選出六個正選,第三天選出最後兩個正選時,前一天決出的六個正選也可以再進行組內挑戰賽——大家都明白這個規則的意義,大概也就是最後定部長和副部長的時機。
仁王算了算:“感覺真田的副部長隻能當三天。”
“如果狄堂前輩會想要副部長的位置的話。”柳補充道。
仁王眯起眼,飛快地改了口:“那估計真田的副部長還能再當下去。”
作為退位的部長幫助新生處理網球部的事務是一回事,在新生手下做副部長是另一回事。仁王和狄堂前輩並不熟悉,隻能以通常的人情世故規則去判斷這些前輩們的選擇。
當過部長的人再退而求其次去選擇副部長?人總是有傲氣的。前後輩關係也不是那麼好處理的。幸村需要麵對的難題還有很多。就算狄堂願意幫忙,也還有其他二十幾個前輩。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會接受“被一年生指揮”這種事的。
反正天塌下來高個子頂著,仁王認為這種事和他沒什麼關係。
新生們當然很高興自己有了當正選的機會,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前一天看同為新生的四個人打敗了前輩,甚至還是正選,就以為這些前正選的實力也不過如此。可當他們自己站在球場上,就發覺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第一輪,大部分的新生就直接被淘汰掉了。
仁王被分在B組,同組裡需要在意的對手是三枝。鶴守一直希望再和他抽在同一組,結果抽到了D組,和真田同一組。狄堂和宇佐見分在了A組,幸村和柳在C組。其餘四個原本的正選也正好平均分在了四組裡。這可真沒有暗箱操作。做了點手腳的隻有把幸村,真田,狄堂和三枝分彆分在四組。
那四個原本的正選中,需要在意的有兩個人。一個是二年生裡實力最強的真峪拓也,被之前的狄堂認為是值得重點培養的“王牌”,現在也分在D組。另一個則是道江俊樹,是仁王卡片資料裡,實力比鶴守還強一線的選手,五維和也是16,各個指標都是4星。當然,具體數值要比狄堂低一些。要知道同是4星,81和99可是有很大差距的。
道江則分在了狄堂這組。
當然,這算不上三年生的內鬥,畢竟到了第二輪,A組和B組會進行交叉對決。不過按照抽簽的數字來看,幾個有成為正選實力的並沒有安排在相近的數字上,也不會在前兩輪遇到。
這當然是安排過的。內部正選選拔賽如果選擇淘汰賽,那麼讓實力強勁的選手提前遇到就是浪費。大家抽簽隻是抽組彆,具體的數字還是在組彆出來以後由狄堂和幸村共同安排的。
二三年級的社員自然認同這樣的規則,而一部分有微詞的一年生在迅速被淘汰後,也明白了,他們並不具備參選正選的實力。哪怕幸村同樣是一年生,但一年生和一年生之間的差距可能比他們因為的還要大。
同樣的,這樣的安排也對新生四人組有利。這將他們分明挑戰前輩勝利卻還拿不到正選位置的可能降到了最低,也保證了每一組的平均實力差不多。而這種類似保證正選位置的比賽安排方式,也算是狄堂和三枝商量過後給予這四個新生的“挑戰賽獎勵”——當然,更多的針對的是仁王和柳。幸村和真田的實力是不管怎麼安排都能進入正選名單的。
而等到下次正選選拔賽……
那都是縣大賽結束之後了。按時間算,那該是兩個月之後。五月中旬縣大賽結束,五月底抽簽大會,六月開始舉行是關東大賽。
而對仁王來說,按照時間算,中間按照現實任務的要求可以完成各種挑戰任務得到獎勵不提,他還能趕上一次排位任務。雖然不知道係統又會選擇怎樣的方式打排位(按照仁王的猜測,有很大的可能是循環正選選拔賽),總歸到了那時候他的實力又會是一次飛躍式的增長。
正選選拔賽第一天的兩場比賽,一場對上的是同為新生的對手,一場對上的是一個二年生,對仁王來說沒什麼難度。
相對應的,他拿到的比賽勝利的獎勵也比不上前一天打敗鶴守拿到的獎勵。
等到第二天,六選四的比賽,仁王輪到的對手是宇佐見。
狄堂對上組內另一個前正選,三枝則和道江對決。
這不是最好的比賽對象,同樣也不是最差的。
“之前和鶴守前輩比賽,現在和宇佐見前輩你比賽,還挺有緣分的。”仁王在賽前以這句話作為打招呼的寒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