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腳步像奔騰的駿馬般飛奔,一轉眼五月份就到了末尾階段。
萬帆坐在辦公室裡看千帆實業本月的財務報表。
對於燃氣灶和四驅車他沒怎麼細看,和以前沒有太大的差彆,就是有些變化也不大。
他主要是看電動車的銷量變化,因為多了一個新車型,電動車的銷量變化還是非常顯著的。
整個五月份電動車部門一共銷售出去電動車一萬零六百五十三台,這打破了電動車廠的銷售記錄。
看數字銷量過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仔細分析萬帆認為還不是高興的時候。
這一萬輛電動自行車裡,一代的老產品占了六千一百輛。
這是一代電動自行車的極限產量了。
排除這六千一百輛一代電動自行車,留給千帆二代的產量,就隻剩下四千五百輛了。
這遠沒有達到它的極限產能,二代電動車的設計產能是月產將近7七千台,現在僅僅達到了極限產能的三分之二。
這裡麵有工人的熟練度問題,也有市場的消化問題。
經過一個月的市場適應,千帆二代電動車基本上算是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也有了自己穩定的銷量,不過銷售並不是十分樂觀。
看完電動車的報表,萬帆的目光繼續向下。
下麵就是各種配件的銷售情況了。
在蓄電池銷售一項上,萬帆意外的發現蓄電池的銷售竟然在不聲不響間成了企業的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
那些乾式車用蓄電池的銷量悄悄的突破了五千塊。
而且電動自行車上使用的蓄電池銷售也超過了一萬塊。
僅僅這些蓄電池就創造出了四十多萬的利潤。
再加上其他電動車部件方麵的銷售利潤,零配件銷售方麵竟然也有超過五十萬的利潤。
萬帆想了想叫來了張東來。
蓄電池部門他是負責人,有什麼情況自然要問他。
“其實車載乾式蓄電池的需求量非常的大,現在市場上隻有我們一家供應這種產品,但是我們蓄電池部門的產能也就這麼大了,除了供應企業的電動車使用電池外,每個月也就僅僅能做出五千塊其他的蓄電池了,如果有充足的條件,其他蓄電池每月銷售兩萬塊不是問題。”
這是張東來的原話。
他所說的條件允許不過就是廠房設備和人員。
這個萬帆暫時無法辦到,這邊電動車的二期工程剛剛投入使用,他不準備再盲目地投資擴建項目。
張東來走後,萬帆繼續翻閱財務報表,接下來就是員工的收入表。
根據企業盈利上漲員工的獎金自動上浮的原則,五月份企業員工的工資又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最高的車間工人工資加獎金已經突破了四百元,最低收入也保持在三百五十元左右。
後勤人員的工資也過了三百元的關口。
九四年,這個工資水準在全國估計處
於中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