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
能想到這一點並不隻有李想。
在各大訓練家論壇裡,也曾有人如此想過。
但無一例外,他們要麼失敗了,要麼乾脆沒了下文。
為什麼?
主要是難點較多。
首先,一心兩用一個意念控製兩個身體,本就是一種極其高端的操作。
絕非左手畫圓右手畫方這麼簡單,耗費的精神也不是尋常能比的。
現階段,無論是鋼鎧鴉亦或者甲賀忍蛙,都隻能說將注意力放在本體或其中之一上,另一個像掛機一樣放置著。
兩個一起動,毫無疑問它們暫時是做不到的。
其次。
純粹由體力構成的替身中,加入本不該出現的,可以由替身調配的屬性能量……過於困難。
探本溯源,屬性能量和體力的基礎,來自於所謂的生命能量。
也就是最終兵器汲取的能量。
小精靈正是因為擁有這種“物質”,屬性能量和體力才會源源不斷地被補充回來。
相當於魔力池和體力池這兩個容器本身。
李想想讓替身使用招式。
大致有兩種辦法。
一種是切割一部分生命能量下來,灌入替身內部,是它成為類似甲賀忍蛙的真正“生命體”。
自動產生體力和屬性能量,達到源源不斷的效果。
但生命能量和寶可夢進化一樣,都是本世界科學暫未研究透徹的未解之謎,如果將其當成消耗品,肯定是對甲賀忍蛙有影響的。
具體有多少影響,李想並不清楚。
另一種,則是直接灌注轉化完畢的屬性能量,固定為某個屬性的招式。
譬如赤紅的皮卡丘,用出來的就是電屬性的十萬伏特。
李想個人認為第二種會稍微靠譜一些。
或許第一種厲害不知道多少倍。
可無論是分割生命能量,亦或者注入替身體內達成源源不斷的效果,都屬於特彆高級的操作。
絕非如今的甲賀忍蛙能夠完成的。
所謂知易行難。
光知道原理,在腦子裡猜測是沒有用的。
任何奇跡都需要大量的實驗,以及運氣的眷顧,才能將其完成。
李想暫時沒研究第一種的條件,不如先著手第二種,等以後有機會有財力了,再去研究第一種。
生命能量的奧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參透的。
現階段。
高速成長期內,執著於這麼一個招式,也是不值當的。
……
十一月中。
李想和甲賀忍蛙做好了前提準備,開始實驗、探索新能力。
實驗的主要內容分為兩塊。
巨大水手裡劍,以及替身攻擊。
這兩塊是甲賀忍蛙除了學習新招以外,需要著重關注的事項。
前者自進化開始,一直有在勤加練習。
但由於每次輸出的屬性能量有限,導致進展十分困難。
李想不得已,將其也改換成了長時間蓄力的招式。
先解決成型的問題,再解決耗時的問題。
他心中的參照物,是小智的羈絆忍蛙進化時,身後會出現的蝴蝶狀水流。
嘗試將水屬性的能量固定某一處,保持其穩定的同時,不斷地往裡麵加量。
最終形成巨大的水手裡劍。
原理大致是這樣。
起初肯定是不斷碰壁。
水手裡劍在放大的過程中非常不穩定,就像一團爆燃的火球那樣,十次有九次突然炸開。
剩下一次直接潰散掉。
和熾焰咆哮虎最初的控溫能力一樣,基本沒有成功的案例。
好在李想和甲賀忍蛙都很有耐心。
在發現硬往單個裡麵加量,似乎不太行以後。
他們改換了方案。
飛水手裡劍本質是多次攻擊的招式。
因此,李想嘗試讓甲賀忍蛙把水手裡劍疊加起來,不再是單個往上增長,而是多個融合成一個。
乍一看。
它們好像沒有區彆,都是水屬性能量的集合體。
區彆不過是1+1和1+0.1+0.1……而已。
後者反而看上去更靠譜一些,畢竟慢慢加,講究循環漸進。
可實際上。
李想認為這是在擴大水手裡劍的“容器”。
把單個水手裡劍比喻成氣球,不斷往裡麵灌注水屬性能量,“容器”本身沒變,在達到某個臨界值時,自然會爆開。
但兩個水手裡劍相互疊加後,則擴大了這一“容器”。
如此一來,既增加了內部的儲水量,也能促使巨大水手裡劍外部穩定下來。
保證搭在水屬性能量的容器不會崩潰。
理念很扯淡。
不過嘗試一下總是沒錯的。
於是。
在李想緊張而又期待的注視下。
實驗開始了。
甲賀忍蛙抬起雙手,水流自空氣中浮現,像漩渦一樣彙聚過去,轉眼便形成了兩片比手掌大許多的水手裡劍。
然後。
它將兩枚水手裡劍按在了一起。
整個過程中,最難點就在於融合,如果甲賀忍蛙沒辦法做到這一點,那麼之前猜的一切全部都是無用的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