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那些年(1 / 1)

返城的途徑很少,得出好,表現好,還得有村裡的推薦,最後經過組織的批準才能回城;要不就是有關係走後門的。當時他們那一批同時下鄉的知識分子中,凡是有關係有門路的,有的辦了病返回城,有的招工回城,還有出去當兵的,剩下的就是那些家裡沒能耐的了,他們雖然沒有關係,但也阻止不了他們想回城的心。 可爸爸是個例外,聽媽媽說,爸爸家裡沒什麼人了,爸爸對媽媽說他在哪兒都一樣。反正都是孤孤單單一個人。 爸爸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又和彆的知識分子不合群,大部分時間都是獨來獨往的。 有一次爸爸乾活乾的晚,遇上了大暴雨。淋了一的雨後,第二天就發起了燒。 當時正好和媽媽分一個組乾活。沒乾一會兒人就昏了過去。他們一起的知青用架子車拉著他去了衛生所。 隨後的幾天,媽媽背著外公外婆偷偷的給爸爸藏些吃的,幫他洗洗衣服。 媽媽就那樣整天的在爸爸眼前晃來晃去,晃著晃著就晃到了爸爸眼裡。 外公外婆就媽媽一個女兒,也沒個兒子,他們見著爸爸一個知青,家裡又沒什麼人,來了這幾年,也沒見上麵有召回的動靜,**不離十就要在農村紮根了,如果娶了媽媽,和上門女婿差不多。 老兩口也樂意這門婚事。那年,爸爸二十,媽媽十八的時候,兩人簡單的辦了個婚禮。 他們家裡有了爸爸後,外公的腰板兒直了許多,村裡沒人敢小看他們家。爸媽婚後不到一年,就有了哥哥。媽媽說那段時是她和爸爸最快樂的時候。 在哥哥兩歲的時候,我出生了。那個時候想發家致富,也沒那個條件,那兩年文化大革命鬨的正凶。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整天紅衛兵們批鬥完這個批那個,鬨的人心慌慌,人心變了個樣,不過有爸爸這個大隊的組長在,他們家倒是沒人敢動,過了正盛的風頭,爸爸每天拚命乾活,一個人掙的公分抵得上三個人的,為的就是想讓他們和媽媽吃的好一些。 爸爸一直有個夢想,想去當兵。在她三歲的時候,看著她和哥哥都大了,當兵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這些年不太平,當兵弄不好就等於去送死,可這個年代,你不去當兵啥時候能出頭,當了兵運氣好的,說不定還能掙個好前途,她的男人不該在這個小山村裡被埋沒。思來想去,媽媽終是下了決心,鼓勵爸爸去當兵。 正好那個時候村裡有名額。外公給大隊裡的支書送了兩瓶的好酒,還有五尺布的布票。 支書把當兵推薦的名額給了爸爸。因為外公給支書送禮,沒給村長送,這事兒就被村長惦記上了。後來爸爸走了以後,村長沒少為難他們家。 全家人歡歡喜喜的把爸爸送上了招兵的車後,沒過半個月,就收到了爸爸的來信。 外公外婆心裡的那點兒擔憂也放下了。 當初送爸爸去當兵的時候,村裡的人不少說外公不要讓爸爸出去的話。說爸爸畢竟不是這裡的人。萬一走了被外麵的世界迷花了眼不回來怎麼辦。 沒想到的是,這事兒還真背他們說中了,爸爸沒多久,果然沒了信兒,村裡人沒少因為爸爸的事兒調侃外公。後來有了葉青她媽媽的事兒以後,村裡人更是把媽媽和葉青她媽拿出來對比笑話。經常在後麵指指點點 葉青她媽的事兒,她也從村裡大概聽說些。 他爸爸走了沒兩年,城裡一大批一大批的知識青年又開始往農村插隊,大部分都是自願來的,剛開始還乾勁兒十足,到後來就疲乏了,感覺自己的青,自己的前途就這樣遙遙無期的浪費在了農村裡。於是這些知青們就開始想著辦法回城。這些年村裡人眼睜睜的看著那些知青一個個的返城,用儘了手段。 就說葉青她媽吧。知青裡有一個z州來的吳國棟 吳國棟的父母就是鋼鐵廠的普通工人,靠家裡關係返城那是不可能。 恰好這時,上麵組織通過做工作,促使大專院校招生政策有了一些變化,可以從基層招收大學生,這些知青們就有了上大學的機會。當時的名額很緊張,這次也就招一兩個人。 政治形勢比較複雜的,未來招生政策很可能會有反複,所以這一年招生招生很難得。如果哪天說不招生了,沒走的人也許這輩子就走不成了。 所以,他把主意就打到村支書的女兒邱蘭花的上。他想著,要是得了邱蘭花的芳心,讓邱蘭花在村支書麵前說說好話,他再使點勁,說不定就能早點回城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