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最後一畫 山海(19)(2 / 2)

畫怖 瑆玥 5432 字 7個月前

然九鼎已失,無以為鎮,餘晝夜焦思,終得一法。

……具九鼎圖,得其巫咒之力。因九鼎五陽四陰,餘遂與男女徒各四人湊齊九數,化九鼎巫圖於骨相。

餘竊以為,禹帝所鑄九鼎能鎮妖鬼,蓋因所含天、地、人三才之精,缺一不可。

所謂天,餘以為九鼎乃九天柱之化形;所謂地,九鼎為九州地下所出之金鑄之;所謂人,即厭勝時須以人祭。

而餘今日所為,無九鼎之實體,唯取化相之力耳。故,化九鼎巫圖於骨相,是為天;以肉身相祭,是為人,獨缺地才。

餘百思得一解,嘗化地維於骨相,是為地。

地維有四,故又取四徒,化以骨相,集齊天、地、人三才,共計一十三人。

……餘攜眾徒尋至昆侖之樞,此處白日水草豐美,入夜凋荒幽陰,如陰陽兩界交替迭更,鬼氣衝天。

……餘知骨相雖具封印鎮壓之功,卻無降妖驅鬼之力,況世間萬事,周而複始,死而複生,盛極必衰,此消彼長。骨相之功,終有衰竭時,妖鬼之抑,總具複揚日。

餘徒有救世之心,愧無蕩魔之力,憾所學短淺,歎技藝不精,隻得儘己所能,窮己所想,舍去肉身性命,以靈識一縷,力封妖鬼百年不入陽間。

然百年後靈識力竭,妖鬼必卷土重來,餘留書一封囑與門內眾徒,依餘所繪《山海陰經圖》所標諸地,設厭勝,結魂印,以禦鬼侵。

今時,餘與十二門徒願以身證道,爭換人間太平。

思及骨相之力百年一衰,天道輪回,劫數周始,或有道友亦有所覺,與餘所思所慮儘同,循餘之蹤跡追尋至此,故留書述此詳情,置於石下,待道友誌士得而閱之,以增助益。

天道朗朗,邪不壓正,但為蒼生,餘身何幸!

……

……吾等一十三人,僥幸由畫中幻境得脫,經化生道人相助,得山海經骨相圖,並以此為據,尋至昆侖樞。

有緣得見先人遺箋,與吾等所猜相去不遠,然吾等亦有新疑,今一並附於此箋,若能助後來者終結此百年輪回,吾等縱死無憾。

疑一,先人所繪《山海陰經圖》所標諸地,皆為畫中幻境所生之地,然先人既曾囑其門徒於諸地設厭勝、結魂印,緣何仍有殺人幻境頻現?緣何旁處反而未見?

吾等揣之,先人所標諸地,正乃陰陽相接最薄弱處,是以須用厭勝之法鎮之,結魂印封之。

而百年後封印力竭,陰氣溢出,幻境即現,誘人誤入,以期由陽間破壞封印,釋放陰物。

所幸封印之力雖將竭,餘威尚存,與陰物之力於幻境內博弈不休,然二者相牽相製,力有所限,唯能暗以示之,誘之惑之。

疑二,《山海陰經圖》,先人當非信口謂之,莫非另有《山海陽經圖》?

吾等嘗連結畫中幻境所出諸地試為圖譜,未果,今將之畫於箋末,以供後來者參詳。

疑三,九鼎之去向。一說周室式微,恐大國覬覦,惹禍上身,兼之周赧王債台高築,索性毀鼎鑄錢,於外詭稱丟失,不知去向;另一說乃隨周王或秦王入葬,恐日後陵寢遭盜,謊言沒入泗水。

吾等傾儘財力,終未尋得,實在慚愧。然,吾等多方探訪高人異士,雖不能言及入畫中幻境之語,卻可探問九鼎去向。

有無名高士自降生至今未發一語,初見吾等即參星觀象,觀罷竟開口言道:“九鼎仍在,卻不在此間。”

吾等追問下落,高士隻答曰:“天外有天,人如螻蟻。便是九鼎神器,亦不過微塵一粒。可知而不可見,可見卻不可得。天地無極,造化萬千,身不能及,唯心可及。”

言罷竟是羽化去了。

吾等終未能將高士所言參透,亦未能尋得九鼎神蹤,而時不我待,大限將至,吾等隻得抱憾而來。原本心存畏懼,幾番怯縮,今因緣巧合得先人遺箋,敬其大義,感其大勇,欽其大功,遂鼓匹夫之勇,願效先人所為,承其遺誌,傳其遺願,前赴後繼,以身祀道。

天道朗朗,邪不壓正,但為蒼生,吾身何幸!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