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先一步聽懂了後世人的未儘之言,笑了。
“看來後世,都是接近於什麼,大一統政權之間的更替啊。”
“⒕⒕[]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他接住了後世人的話頭,想到這樣情況的發生,說不準就有自己的一份貢獻在,心情還是有幾分愉悅的。
但韓信的臉色有點恍惚地茫然,因為他的注意點放在了另一個很小的點上。
“——為什麼要從墳墓中出土曆書?”
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個王的字眼,可是在斟酌了一下會不會有人封號為馬王之後,韓信又摒棄了自己的念頭。
可是就算不明白那馬王堆是什麼含義,漢墓的意義還是肯定的吧?出土的意思還是弄得懂的吧?
聯想到什麼奇怪的事情,他的聲音都帶著點艱難的阻塞:“總不會……總不會後世人……”
他說不下去,有點想自閉。
將軍斷斷續續的猜測在寂靜的室內飄蕩了一會,而聆聽的幾人霎時都陷入了沉思,好半晌才打
破了寧靜。
“”
?想看浮笙閒的《曆史觀影從景帝開始》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陳平最先發表了意見:“可能是正好是山洪或者什麼天災降下,使得那方墳墓正好被衝刷或者打開了。”
“後世人對道和德的要求,從它不少論述的字裡行間都可以聽得出來。甚至還不是它個人的舉措,而更偏向後世大部分人的認識。”
張良接過陳平的思考,出口更帶了份感慨:“後世很顯然是個文風盛行,禮樂和諧的時代。還挺推崇孔丘的模樣,理當做不出來發掘墳墓這般有損陰德的事情。”
家學淵源的謀士張口就從字義上頭開始分析:“堆字,向來可做小山解。那長沙雖然不知是不是我們現在的長沙,但很顯然也是個地名,那馬王堆也當是個地名,表示著那一塊地帶有座小山。”
這樣說韓信就明白了,跟著放下心來:
“既然是小山,那麼山洪來臨之時確實容易發生什麼意外,將我們這時的墳墓衝刷出來。後世人意外發現其中的曆書,倒也不是什麼值得詫異的事情。”
他說著說著,甚至還有幾分羞愧:“那倒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聲音也就漸漸低落下去,室內的氛圍也就恢複了和睦。
漢初:就算不是這樣也彆讓我們知道來刺激我們脆弱的心臟,謝謝。
【秦楚漢時期,是戰國末年以秦楚關係為主的列國關係的重演和發展。
張楚之立重新開始了秦楚之爭,而後來六國紛紛複辟的舉動,更是將天下一舉從帝國時代拉回到後戰國時代。
列國並立紛爭,諸子百家複現,遊俠豪傑並起。
以劉邦項羽為代表的楚人在新的楚懷王義帝的旗幟之下重現了當年懷王為縱長多國合縱攻秦的態勢,並最終一舉消滅了嬴氏秦國的社稷。
但他們卻並不完全打算毀滅秦國的存在。所謂“先入關中者為王”,本身就是為滅秦功勞最大的豪傑所設的獎勵,秦王的位置虛位以待著新的主人,與他們舊六國共同分割天下。
儘管項羽最後出於自己分明功高卻沒得到足夠酬勞的忿怨,拒絕承認先入關中的劉邦的王位,又出於對秦國的憎惡,將秦王的位置拆分給了三位降將,但這到底是他個人的私怨。
而等到他後來作為盟主宰割天下,對於諸侯王的劃分極顯挑撥色彩,繼而再暗殺義帝,使得自己頭頂上沒有一片陰影遮攔。種種這些舉措,我們客觀來看固然可以說,很有利於項羽如果有心的條件下,一統天下、再造帝業。
但我對於他是否真的這麼有政治頭腦和稱帝打算持保留態度——畢竟任性向來是西楚霸王的特色,他就是單純地覺得沒什麼功勞的舊貴族不配和他麾下的將領平起平坐也不一定。
可不管他想不想當皇帝,想不想兼並天下。劉邦被他刻意打壓到關中地區,甚至還不得不捏著鼻子焚燒棧道以示自己絕無東向之心,倒是確確實實咽不下這口氣。
你不想做皇帝,那就讓你老子來!
後來劉邦東向,某種意義上也正是複現了當年秦出關東向,兼並六國的曆程。
秦楚之爭,最後的勝利者是楚,而楚漢之爭,最後的勝利者是漢,同時也就成了始皇帝已開其端的統一的回歸,帝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