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章(2 / 2)

“將商業作為經濟的支柱確實是一條可行之路。”

諸葛亮看著後世人之後的論述,不多時自然浮現出對應的政策來:“昔日武帝為抗擊匈奴籌集資金時,也曾以鹽鐵之利作為支撐。”

“益州國小民稀,以之為支柱,確實也是合宜之舉。”

而天幕似乎應和著他這番話,繼續說著。

【蜀漢的經濟支柱,主要應該有兩大點:鑄幣業和蜀錦。

後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畢竟是葛亮自己承認的“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蜀錦以其精美的質量,不僅成為了蜀漢對內的賞賜衣物的選擇,更成為了蜀地對外輸出的主要大宗商品。

同時,雖然東吳那邊還不太好說,但對於北方的曹魏而言,其長期維持著以物易物、實體貨幣的經濟模式,本身就使得蜀錦這種具有著最常見實體物品“布帛”特性的奢侈品,竟然甚至能夠稱上一句硬通貨。

這就不是普通的,隨便用禁令就可以製止的,以供上級階層消費的奢侈之物,而帶上部分戰略品的色彩,和蜀漢同時出口的蜀馬、甚至貨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曹操:……感情這貨幣,現在都不能隨便擱置了嗎?

縱然先前被後世人一通嫌棄而升起了幾分學習之心,但打心眼裡還是帶著點儒家人對“利”的鄙夷,覺得也不是什麼特彆要緊的存在,稍微放

置一段時間也不礙事的曹丞相,現在是真的渾身一激靈。

當商品這種東西,竟然能夠上升到戰略品的高度,以曹操的敏銳和多疑,自然可以嗅出其中的危機。

你老本都有可能握在彆人的手裡,你怎麼輕鬆得起來睡得著覺的!

——反正曹操不行。

【對,蜀漢出口貨幣,因為三國之中,確實是它發行的貨幣最為可靠。

一是因為本身地理偏遠,董卓禍害貨幣的時候它沒被卷入太深,尚且保持著一種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劉璋因此給蜀漢攢下的家底挺厚。

光劉備定益州給手底下人發錢的時候,就能掏出“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這樣的巨額數目給關張孔明法正四人,給糜竺的更是“賞賜優渥,無與為比”——比五千萬還多。

這尚且不包括,劉備對手下士兵們拿下劉璋之後,庫房寶物無所保留,全部可以讓他們拿走的誓言。

這樣的闊綽與豪氣,在孫權賞呂蒙千萬、一億錢的記錄中還能有幾分共通,但在曹魏甚至要被司馬家篡位了,都隻能掏出來千萬賞賜司馬昭的記載中,就顯得有幾分無奈了。

這其中當然有貨幣購買力和通貨膨脹等因素存在,但是當考古證據都顯示蜀漢錢出土最多並且製型精美的時候,也隻能指向第二個事實。

蜀漢的鑄幣業是三國當中最完備的。】

“……”

後世人說出那些賞賜的時候,其實本意是想要展現蜀漢的錢幣之多,劉備可以理解。

可是現在他們君臣二人氣氛有點低沉的相對而坐,感受到身邊氣壓微妙的他,此刻就有點忐忑的坐立難安了。

“主公這麼做,是想儘快穩住麾下士兵忠心。”最後,諸葛亮還是歎氣,那有點壓抑的氣氛瞬時一掃而空,“亮當然可以理解,並且支持主公這般的決定。”

“但是,”一想到自己要是接手經濟工作,麵對這樣局勢的難度,哪怕是他也忍不住有點頭痛:“庫房寶物全部無所保留,那麼國家財賦何處呢?”

劉備一時啞然。

【我們之前說過,吳蜀兩國都曾經發行過大錢,也就是實際重量和幣值並不相符的貨幣,比如蜀漢的直百五銖,東吳的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某種意義上可以也算是信用貨幣的一種雛形,本質就是依靠政府的信用力,讓百姓願意認可,這實際價值肯定不值它說的那麼多的貨幣並使之流通。

就像我們現在,紙幣說白了本質就是一張紙,使它不是一張紙的價格的因素是什麼?是政府在它出台之後為之背書,是對政府的信任,認為它值這個價。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說吳蜀兩國發行大錢是在搶錢……

怎麼說呢,因為它是突然發行的貨幣,從這一點來看確實有耍無賴,攫取民間財富的性質所在,但單從貨幣本身的角度出發,它沒很多人想象得那麼聞而色變。

如果能夠控製得好發行和流通的數目,使得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並沒有短時間劇增,超出理當維持的限度,而政府也有著足夠與之對應的實際財富,危害也就尚且能在管控範圍之內。

其實也未嘗不可以把這種現象,看成是當時吳蜀商品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大宗商品的交換額之巨大,若是沒有一種減輕雙方交易門檻的存在,那麼豈不是要按車來拉載銅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