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2 / 2)

孫權:憑我是你們至尊——!

在繼承兄長位置以來,已然目睹過了江東士族脾性的孫權深吸了一口氣。

他心底曾經隱隱產生過的擔憂,到了最後終於還是成真了。

甚至還是建立在,他自己預設過的解決辦法,已然先一步失靈崩潰的前提下。

【江東士族多少年來,一直在當地盤根錯節紮根頗深,屬於地頭蛇一霸,其勢力也因為地處相對穩定安全的江東區域,遠離諸侯紛爭戰亂頻繁的中原地區,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儘管孫策平定江東時,針對部分對其統治權提出質疑的世家——對,就是陸遜所在的那個陸家——進行了物理意義上的消滅力量。

可是世家的可怕之處就在於,長時間的發展和積蓄,使得其存在著一種名為底蘊的東西。

就像野草一樣春風吹又生,他們有精心培養出的人才,所以當家族式微之後還能有陸遜這樣的人物出來重振家門,他們有多年繁衍結交搭建出來的人脈,所以整個陸家依舊是個龐大的體係。

從這個角度來看,西晉衣冠南渡之後,選擇以江東地區作為自己的核心所在竟然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其在東漢末年,就已然逐漸完成著世家門閥割據地方的一種轉變。

還真就是世家吸引世家了可還行。】

……陸遜,說的是陸議吧。

孫權看著那個不算熟悉的名字,腦中自然地將其替換成陸家他所認識的最有才能的那個,可臉上的表情卻沒什麼變化。

陸伯言當然是足夠出類拔萃的人才,從單純才能的方麵,孫權也對他挑不出什麼毛病。

可是自從他建安

八年進入自己麾下以來,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堪稱謹慎地安排著如何適當地發揮著他的才能。

這不是像磨礪尚未完全成熟的呂蒙那般,想要讓他在學習中進一步成長。而是恰恰相反著的,孫權在有意識地控製著他的升官速度和影響範圍。

因為陸議的立場,因為陸家的身份。且不論兩方之間的流血衝突和矛盾,正如後世人先前所說,江東士族對他政權的參與若是過深,天然就會影響他的目的。

【這些江東士族,以吳四姓為首,既然在江東已經擁有著足夠豐厚的利益和影響力,其對北上一統中原的渴求也就無限降低。

一者,是因為北伐要消耗的是他們自身的經濟乃至於軍事利益,而最大的回報肉眼可見會是屬於孫家本身乃至於以下淮泗軍閥勢力的。北伐所能帶回的利益不夠巨大。

二者,是因為一旦北伐成功,他們將無法保持著自身在東吳朝廷中的壟斷地位,而要和北方士族進行競爭。個人官位仕途會收到嚴重影響。

三者,若是北伐成功,以中原正統論的觀點,東吳的都城也必然要轉移到中原地區。原本處於東吳腹地的江東士族,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和人丁卻無法一並轉移,隻能從首都地段淪落回原先的鄉下地方。

在這樣的斟酌之下,江東士族若是支持孫家大規模北伐一統,對他們來說那才叫真的賠本買賣。頂多為了自己家產支持你們孫家人保衛東吳政權,咱們當然選擇“限江自保”了!

這其實也是很多南本位政權的通病,是中國古代幾l千年來,也就隻有朱元璋那麼一例,因為多方麵因素最終得以由南向北一統天下的一大原因。

說白了,北方政權就算知道會引入南方士人與之競爭,它十有八九也會心甘情願決定南下統一。

因為多少年來的中原正統論始終在人們的觀念裡麵盤踞著,占據著中原的政權往往都會多出一份心理上的追求,覺得自己身為中原正統,一統天下完全是理所應當要完成的任務。

而南方政權自己都不把自己當回事習慣了,於是在同一方麵經常窩著窩著它就偏安一隅不動彈了……】

“和我們的性質不一樣。”

諸葛亮看著因為先前劉禪的選擇,此時盯著從南向北僅有一例統一中原而發起呆來的劉備搖了搖頭。

“那些南方政權,大部分是和東吳一樣,主要是領導者因時而起。”

主導他們發展的因素是利益和野心,並不是信仰。所以一旦當欲望得到了初步的滿足,其擴張的渴求也就慢慢消退。

“但我們是為了光複漢室。”

他們有信仰。

【總的而言,東吳當時所要麵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兩難的困境:

不江東化,不得到江東士族的人才補充,它就無力和其餘兩國競爭。

而江東化,並且徹底江東化,它就會逐漸失去北伐統一的動力,淪為一個偏安割據政權,甚至大權都有可能為世家大族所完全掌控。】

【這個困境,孫權最初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平衡:用人數較少的淮泗軍閥勢力身居高位,龐大的江東士族隻能作為朝堂打工人。

讓兩方勢力相互爭鬥,使得自己、也就是孫家皇帝可以抽出局外,以裁判的身份對雙方的政治鬥爭進行平衡,使得占上風的始終是符合自己北伐意願的一方。

然而這樣的平衡,卻因為淮泗勢力的幾l位核心人物接連去世而被無情打破。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東吳的朝堂必須要需要一個新的站出來就足夠驚才絕豔,足以繼承前三者的人才。

多幸運啊,失去了前三者,孫權還能擁有陸遜。

多不幸啊,再給予了他三位淮泗軍閥的人才之後,陸遜是標準的江東士族出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