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1 / 2)

第97章

後世人的語氣罕見的柔和,沒有什麼戲謔的口吻,它隻平靜地說完這樣一段話,隨後話音頓了頓,留出了一片沉默的餘地。

這是天幕對他有意抱有的幾分寬和呢?還是無意之間,後世人單純的因緣巧合呢?

孫權不知道,但他在這份正好的停頓中放任自己的思緒遊離了一會,不管事實到底如何,他此刻卻確實不想再多說些什麼了。

隻有平靜,天幕和周瑜共同為他留下了一片寂靜,任由他在默然的悵惘中整理心神。

過了一會,光幕才繼續開口。

【而這樣一個身份地位的人物,說句老實話,在一開始對於孫權的認可也是相當稀薄的。

或者說,在孫策突然去世之後,對於驟然再度失去主心骨的江東眾人而言,不管真正上位的是孫權還是孫翊,心裡其實都會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憂慮。

畢竟孫堅當年猝然離世,家業尚且實際是由跟著他一起打天下,年齡甚至都差不了多少的侄子所代管,血雨腥風中的經驗並不少缺。

而待孫策長成後再接手,因著孫堅留下的基礎,他最大的考慮也隻不過是軍隊上的事情。

可是現在孫家的家業壯大到牽扯進政治,緊要關頭,最能扛事的兩個人也不過十八和十六歲的年紀。

誰能不擔憂呢?】

劉備皺眉。

他在後世人的言辭中已然反複聽見了孫翊的出場,然而細細想來,他實在還是沒辦法在腦海中搜刮出對方更多的印象。

哪怕是赤壁兩家聯合之時,他也不曾在江東的麾下聽聞過這樣一個名字——孫翊既然被稱為有孫策之風,若是活著,孫權不可能放著好好一個能打仗的弟弟不用的。

至於兩人之間是否存在著什麼,因為孫策的位置留下的齟齬?

劉備壓根沒考慮過這個聽起來就有點荒謬的念頭:孫權是心狠但不是傻子,更不是瘋子,最起碼現在年輕的時候絕對不是。

在他根基不穩的時候,他最緊要的事情難道是急急忙忙去打壓他當時年僅十六的胞弟嗎?

麵對著旁支、屬下這些相對而言的外人的心思浮動,要是他先將刀刃對準了自己人,鬨出一場兄弟鬩牆來,這對他穩住江東,最重要的是保住他們一脈的領導地位又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孫翊……

他看向旁邊的諸葛亮,低聲詢問:“孫叔弼是什麼時候逝世的?”

又或者他應該再問一句對方的死因,可是劉備相信諸葛亮能夠明白他的言下之意。

他當然是正確的,與他君臣相知的謀士隻低頭稍一沉吟,就給出他想要知道的答案。

“建安八年,吳主因舅逝命其以偏將軍領丹楊太守,次年為麾下所殺。”

“首謀意欲獻城曹魏而為叛,其妻表麵隱忍,假意服從,而實際私下謀劃起事為之複仇,以頭顱祭祀墓前。”

說完,他想了想,再為劉

備補充了一段,解釋一番孫權為何在風波中消失了蹤影。

“”

?浮笙閒提醒您《曆史觀影從景帝開始》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所以內部才會給了有心人可乘之機,所以連丹楊這個先後讓自己血緣關係最為親近的幾人前去執掌的地方,都有人意欲反叛,殺害了他的血親。

劉備恍然,他倒當然不會為了孫翊的離世而感到惋惜,也不會因此生出幾分慶幸。平靜地滿足了自己求知欲的主公重新坐正了身,隻對那位孫叔弼的妻子多了幾分敬意。

諸葛亮沒把話說得太明白,但是他在這亂世見過了太多,自然能夠猜到她當時的困境。

失去了丈夫的美貌寡婦,麵對著野心勃勃的殺夫凶手,所能有的下場又有多少呢?可能遭到的侮辱,又會有多麼殘酷呢?

可是她最後卻能夠和自己的仇人周旋拉扯,乃至於最後親手雪恥。

這就足夠讓劉備對她的手腕與心性生出幾分感慨了。

【所以,哪怕是吳夫人,作為孫權的生母,她對於二兒子的才能都不能全然的肯定,會招來張昭和董襲,細細詢問兒子能否承擔起家業的重任。

儘管董襲給出了“萬無所憂”的答複,但他所保證的前提,說了地利,說了人和,從孫策講到張昭乃至於他自己,卻都沒敢跟吳夫人說上一句孫權如何如何。

這本身就足以證明孫權處境的窘迫,也就更能清楚周瑜當時帶兵而回,率先對孫權執臣禮的魄力甚至於狂氣。

他在挽留魯肅的時候曾經援引馬援的話,說“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劉秀一愣。

那句話是當初馬援對著他而說的,如今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再聽一遍,恍惚的同時,他心中的感慨倒依舊不減。

更因為說這話之時,曾經作為馬援舊主的隗囂現在已然成為過往,原本身為客卿的馬援也早就侍奉在漢朝的旗幟之下。

時過境遷,再回首去看馬援那句話,劉秀倒有點啼笑皆非的感觸。

這麼想著,他便順勢回想起對方的功績,心中又多了幾分柔和。

唔,不過對方曾經是不是跟隗囂說過,他喜好儒術不好飲酒所以不如高祖來著?

眨了眨眼,劉秀含笑著瞥了一眼手邊原先被他拂倒的酒杯,心裡閃現出一點戲謔的情緒。

下次要不把馬援喊過來一起喝場酒?他隻是不喜歡喝醉失神,偶爾品一品佳釀又不是不行。

到時候對方臉上會是種什麼樣的表情呢?

儘管對於高祖尚且保有著子孫對祖先基本的尊重,劉秀也會自謙甚至真誠認為自己(有一些地方)不如劉邦。

畢竟光是能從身邊人中把漢初三傑扒拉出來的本事,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得來的。劉秀也自認做不到對方那般知(mei)錯(lian)就(mei)改(pi)。

但是喜好經術,禮賢下士,不喜飲酒有自持這一點——竟然會因此被評價為不如高祖?

聯想到高祖混不吝的作風,他心裡不敢苟同地小嘖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