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1 / 2)

後世人光明正大的嘲笑在半空中回響,含著輕蔑的諷刺明晃晃地直奔在座舊黨的顏麵而去。

不少人的臉上青一陣白一陣,滿腹的怨言卻不得不在眼下朝堂的大勢麵前屈服——性命都或許朝夕難保了,哪裡還有什麼膽量再像上回士農工商那樣公然站出來批判。

而舊黨的扭曲神情被趙頊全部收入眼中。年輕的,還沒當上父親的皇帝,此刻麵上的表情依舊是純然是為子嗣未來成就功勳的驕傲,眼底卻閃過一絲寒意。

這份鋒芒當然不是衝著未來的趙煦而去,他為兒子自豪狂喜還來不及,哪裡有多餘的不爽情緒。自然是對著未來想給他的好大兒暗地裡陰陽怪氣的舊黨文臣去的。

那位天啟皇帝具體乾了什麼他不清楚,可是一個木匠皇帝的諢名,已經足夠讓作為老趙家祖傳正經皇帝的趙頊皺起了眉,不敢苟同這位可以和他兒子共享一個廟號了。

廟號具體寓意的好壞另算,共享廟號的人選是誰,有的時候真的很能左右一些人對於廟號諡號的偏好的啊!

……他打賭未來肯定沒有人敢再用他那個亡國之君混賬兒子的廟號,哪怕是新朝給舊朝亡國之君冠以的稱呼。

【每次看一遍哲宗的生平,我都得感歎一下他媽基因的偉大,竟然能夠擊敗老趙家一些根深蒂固的負麵遺傳因子。

從正經一點的角度來說,趙煦的血性壓根就不像真宗那種打贏了還簽澶淵之盟給對方交錢的軟骨頭。】

趙匡胤&趙光義:……

好好好,他(們)這下總算知道那個撒幣指的是什麼意思了。

兩個同樣開國之初缺錢缺得有點窮瘋傾向的兄弟,在不同的時空對著兒子/侄子在心中升起了無窮怨念和熊熊怒火。

#錢嫌多請分給有需要的爹/大伯#

給戰敗方送錢,這什麼傻子行為啊!

【他對看重臣子的寬容和堅信,甚至敢在宋朝政治核心為製衡分權的前提下,讓章惇獨相七年(總共也就親政七年)的膽量,也和仁宗在慶曆新政、神宗在熙豐變法中表現出來的動搖有所出入。

要知道他那會可都是元豐改製之後,神宗已經把二府三司給廢了,宰相職位就明確尚書左右仆射了啊——曾布的樞密使含金量大大降低,蔡卞的尚書左丞隻能算副丞相三把手。

趙煦甚至連個尚書右仆射都沒給章惇找,章某真的在尚書左仆射這個宰相位置上沒有任何敵手。

笑死,章惇被罵專權惑主權臣,這個方麵還真挺有理可循——大慫文官酸一酸很正常嘛。】

章惇:……?

厚遇來得有點太突然,哪怕是在心中已經相信自己和那位官家絕對是知己君臣的章惇,此刻也被這個獨相七年的待遇給嚇得一怔。

……今上想讓王相公推行變法,給的位置也不過是參知政事,後世人口中副宰相的水平。

在人群複雜的目光中,章惇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襟。

章惇

:如果是因為這種信任才被罵專權?

無所謂,

我會爽到:)

但他的驕傲並沒能持續很久,

就被天幕刺激得臉色一黑,張口忍不住就想要罵人。

【不過章惇最後因為死得比哲宗晚,再加上不支持立趙佶,竟然沒能成功配享哲宗廟廷……以他在哲宗朝的存在感,就很微妙(。)

宋朝配享製度必須皇帝死後大臣來定這點,就使得很多配享大臣在後世人眼中都怪怪的:元佑舊黨給神宗配的是富弼,然而富弼在神宗朝也就當了一年宰相要退休了。

還得是哲宗這個親兒子把王安石還給他,後世人看起來才覺得對味。

而配享哲宗廟廷的……害】

司馬光突然額角一跳,感覺好像有什麼不好的事情將要發生了。

【徽宗早期用的還是新黨,所以最名正言順配享哲宗的該是章惇。

但章惇不能進,同時代新黨的大佬曾布蔡卞也都還沒死,所以他們一開始隻能把早死倒黴蛋蔡確塞進去,畢竟是元佑元年的右相。】

趙煦:……

死太早了所以重臣沒幾個死在前麵好配享的可還真是不好意思啊(咬牙切齒)

【等到趙構那個傻唄……】

後世人講到這裡都頓了頓,頗有一種無語的感覺。

【他把蔡確換成了司馬光,還下令章惇作為奸臣,其後代不能入朝為官。

讓一輩子憎恨舊黨,和章惇“狼狽為奸”(中性)奪諡、砸碑、追貶過司馬光的趙煦,身邊配享廟廷的大臣是舊黨黨魁司馬光。還要加上一句輕飄飄的哲宗“最愛元佑”。

好家夥,趙煦泉下有知估計能被氣得想殺人吧?章惇肯定是他旁邊幫忙遞刀擼袖子準備一起上去殺人的那個。】

【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後世人如是銳評。

【話說回前麵。

甚至就連軍事素養方麵,他能夠在西夏舉兵入侵的時候,就淡定一針見血“五十萬眾深入吾境,不過十日,勝不過一二砦須去”指出熙寧後西夏糟糕的後勤狀況,簡明扼要分析出了當下局勢不足為急。

說真的,光這句話就比他爹的軍事水平高出了一個檔次出來。

神宗……害,對比起來真的挺業餘的吧。

用彆人一句銳評叫做“遇小挫則驚恐無狀,得小勝而得意忘形”,戰略思考模式天真到一激動就能忘了後勤保障,以至於遠征交趾軍隊疲病交加,五路伐夏四路無糧而潰。】

趙頊:?

絲毫沒被破防的神宗皇帝頓了頓,繼而選擇在天資這種與生俱來的問題上擺爛。

無所謂,我兒子懂w

【不正經一點,說的是他竟然真的做到了實質意義上的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

既沒有趙光義對立趙恒為太子的抑鬱難平,沒有趙恒民間傳說“狸貓換太子”的鬨劇,沒有仁宗英宗這對養父子之間拉扯多年的如鯁在喉,沒有趙構和趙佶之間的相互

坑害狗咬狗,

也沒有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倆燭影斧聲的傳聞。】

趙家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