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後期製作(求推薦收藏)(1 / 2)

() 一部電影的後期製作有多重要?幾乎可以說是等同於二次創作。

一幀一幀的剪輯、配樂、修片、調色,然後才能慢慢成就一部完整的作品。

這也就意味著會是一項非常需要耐心的工作,畢竟要將拍攝而來的1200多分鐘的素材經過選擇、組接,然後編成一部近90分鐘的、劇情流暢的電影,這並不容易。

不同的鏡頭搭配、時間長短等等,出來的電影效果也完全不同。

一部中規中矩的電影,在高超的剪輯下,可能會變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反之,一部優秀的電影也可能被一個糟糕的剪輯給毀掉。

舉個例子,後世的一部電影《守望者》,在紮導的手裡,和華納的手裡,根本就是兩個故事。

不知道是哪位剪輯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剪輯才是一部電影的節奏器,也由它決定了這部電影要給觀眾帶來什麼樣的觀看體驗。

所以一般的後期製作工作,都是非常繁瑣的,越是想出來的成果最好看,越是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和心思。

像《活埋》這類的小成本獨角戲電影,雖沒有大片那樣來的複雜,但也絕不會輕鬆。

光是取舍拍攝好的素材,組合成一部電影,就讓人頭疼。

為了不讓自己一個人遭受痛苦,萊曼還拉來了瑞恩、托馬斯,三人一起進行後期工作。

他們在處理完拍攝器材的問題後,兜兜轉轉把後期製作室的租賃事宜也搞定了。

就在原來那家忽悠投資的攝影棚,萊曼三人親自去看過,裡麵的各種設備一應俱全,完全滿足電影的剪輯需求,於是,和負責人反複商談後,以每月2萬歐元的價格,租了一個月。

這樣的價格不算便宜,當然也算不上貴,馬馬虎虎一般般吧,畢竟三人都沒有熟人在這邊,也幫不上什麼忙。

雙方隔天簽署完正式的租賃合同後,萊曼、瑞恩,以及甘願充當助手的托馬斯,帶著大量的膠片素材,直接入住在了剪輯工作室裡,反正接下來一個月的使用權在他們手裡,裡麵的空間也足夠三個大男人打臥鋪了。

......

剪輯室裡,混亂一片,三個人圍坐在剪輯器前,各抒己見。

“這裡應該剪掉!”托馬斯自從加入這個小團夥後,話是越來越多。

“乾!這個長鏡頭我覺得很棒啊,那天反反複複拍了好幾遍才過,你現在說要剪掉,不行,留下來。”瑞恩也是旁修過電影專業的,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說著,他又看向了萊曼,“你說,是不是該留下來。”

“這個長鏡頭放在這裡根本就是拖慢了電影節奏,我們拍的是驚悚類型的電影嗎,自然要顧全整個的電影氛圍!一定要剪了。”托馬斯振振有詞的說道,“萊曼,我說的對不對。”

“托馬斯說的有理,這個片段不適合,剪了。”兩人的眼睛都盯著萊曼,但他還是遵循了影片最佳的剪輯風格,選擇了托馬斯。

朋友歸朋友,電影歸電影,這是兩碼事。

任何故事都要有主線嗎,《活埋》這部電影簡單乾脆的很,就是圍繞著主角保羅的心理路程變化來剪,剛剛那個長鏡頭拍的時候很爽,很折磨人,但確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跟整體的電影節奏有點不相融。

說罷,萊曼操縱著剪輯器把這個長鏡頭剪了。

托馬斯見自己的理念被萊曼遵循了,更是一臉洋洋得意。

旁邊的瑞恩看不下去了,趕緊一個惡虎下山,抱住了托馬斯,一邊大力的擁抱,一邊心想:讓你皮!

乒乒乓乓。

萊曼安穩的坐在座位上,眼裡盯著拍攝素材,調試著最合理的搭配,看都沒去看這兩個活寶。

這些天,兩人吵吵鬨鬨的,他都習慣了。

剪輯工作的進度比起拍攝來,慢的多了,哪怕還隻是第一輪的粗剪,萊曼也顯得很認真。

反反複複的對比,組接,一天下來,也確定不了幾分鐘的鏡頭畫麵。

他在這方麵非常慎重,比拍攝時,還要用心,離成片越近,他越小心。

隨著剪輯度過前期的枯燥,萊曼也適應了這種節奏,三人的配和也進入佳境。

他們總能在一團亂麻般的鏡頭中,找出最合適的剪輯點,把拍攝的素材變成腦海裡構想中的畫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