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觀影感受(求推薦收藏)(2 / 2)

或許等美國的教育資源如同印度一般的緊張,且階級矛盾太多,社會經濟又不景氣的時候,又未必會比印度做的好。

這種不公平的比較,相當的沒有意思。

電影與其說的是帝國工業大學所發生的故事,不如說是借助這樣的一個視角,客觀的講述印度教育,這樣一個體係的架構理念。

全世界都會有這樣的思索存在,教育問題也始終是全人類都在關心的問題。

貝拉反複想要揭示些深層次的東西出來,她細細的回味觀影時候的感受,卻怎麼也抓不住那種感覺。

她忽然想到了電影前半段各種喜劇包袱的逗樂,那時候,她看得很舒心。

想到這裡,她忽然有了靈感。

貝拉拿起筆,開始寫道。

“今天去看了《三傻大鬨寶萊塢》,得到了很多。”

“電影講了很多問題......”

1.學生自殺。

2.階級差距。

3.拜金主義。

4.填鴨式的教育。

當然,我或許並沒有理解的很透徹,但我很清楚的知道,這是我觀看完這部電影所產生的一些看法。

在印度,一條人類的生命,自誕生之日,就被打好了標簽。

它會決定你是一個“人”,還是所謂的“賤民”。

他們的國情如此,而有限的物質基礎與教育資源,麵對著數以增長的人口數量,也容易生出很多問題。

當然,就算知道其中的一些問題,我也做不了什麼。

我隻能選擇性的忽視掉這些,為什麼要有人操心與自己不相關的事情呢。

但看完這樣的一部電影,總會有一些東西,壓在胸口,不吐不快。

我完全覺得它是一部值得尊敬的電影。

至少它能帶給我感動和許多意味深長的道理或者現象。

1.很多人都想做自己想做的,但這個過程的到來,卻總不那麼的讓人滿意。

2.劇中的蘭徹總喜歡把一句話掛在嘴邊“allwell(一切皆好)”,這句話雖然看起來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卻能讓人獲得麵對這些問題的勇氣,所以才會有“問題的本身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個問題。”這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對。

3.死記硬背並不能收獲學習的快樂,而學習也並非是為了追求結果,而是要做到享受過程,以無為之心做有為之事,努力的追求自我的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4.有一種人生是按照既定的要求準則,按部就班的活著,大家都覺得你的人生很對,但卻自己不快樂,還有一種人生是你的選擇方向有些人並不認同,甚至會持反對意見,但你在這個規劃的過程上麵,按著這個走,你會很快樂,電影告訴了我們這個選擇題,又會想要哪種人生呢。

也許上述隻是我得到的一些方寸之間的皮毛之理,大家並不認同,但那又何妨?

這兩個小時的觀影效果,讓我感覺很棒,裡麵的一些精彩片段到現在還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腦海裡,這或許就是這部片子的魔力,像一粒種子,根植在我們心裡,積蓄力量,等待著有一天的破土而出。

寫到這裡,貝拉停頓了一下,最後肯定的一點頭,繼續寫了下去。

她想說的話有很多。

“說了這麼多,也明白了很多,但卻無法有太多的改變。印度,這個讓我稍顯了解的國家,難道會因為我的一番話發生點什麼嗎?這不可能。這就是這樣的一個世界,誕生了很多的有識之士,但我們仍苦於掙紮不能公平的分配財富?為何會有讓少數人得利而犧牲多數人的階級問題的存在?為何會在物質越加充裕的年代,還是有人飽受貧窮的困擾?”

人們說正因為是貧困,所以需要更多的創造財富。

但實際上問題不在於世界上的資源不夠多,世上之物足以滿足世人之需。

隻是或許正如那句話所言:沒有人能滿足所有人的貪欲。

分配的不公由此而來。

就這樣吧。

我對這部電影觀影的理解就是,能收獲到那麼一句台詞、一處場景、一個鏡頭能讓內心顫動,激起一些思考,哪怕隻是三分鐘的熱度,也就夠了。

因為,

三分鐘的熱度,

有三分鐘的思考,做三分鐘的貢獻。

改變不了什麼,就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

最後她給這篇影評寫下了標題,《我們都想追求卓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