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剪輯影片(求訂閱推薦)(2 / 2)

總之,忙碌、充實的日子又來臨了。

有歐羅巴影業的支持,後期製作所需要的各種設備自然齊全。

就在離總部大樓不遠的一棟小樓裡,一間相關的剪輯工作室已然迎來了萊曼幾人的臨幸。

“托馬斯,開場戲份使用慢鏡頭手法來試試。”

站在剪輯台的後方,萊曼仔細盯著監視器上的畫麵,“第七號鏡頭采用第二遍拍攝的素材來剪,這之後,插入第32號拍攝的爆炸鏡頭......”

等托馬斯剪輯完成後,萊曼看完整個50多秒的鏡頭畫麵,又說道:“嗯,這樣的效果非常不錯。”

慢鏡頭會凸顯真實的畫麵特質和營造整個的沉重氛圍,而這場戲又是一開始兩軍剛剛正麵開始過衝突之後打掃戰場的一幕,中士的望手戰友也是在這裡死去,他的視線隨著鏡頭的移動,真實的將戰場的殘酷呈現給觀眾麵前,透過陰沉的天空,更加襯托中士心中的哀傷和戰爭的生死無常。

“接下來.....”萊曼思索著電影整個的大致框架,開口說道:“後麵這一幕場景,使用快鏡頭快切閃回,渲染望手這個人物的一些點滴故事......”

“嗯。”

托馬斯點了點頭,剪輯的時候也是生出了果然要如此為之的感覺。

作為這部電影的攝影師,他也是時刻了解過萊曼對於影片整個的拍攝想法的。

又經過前兩部作品的磨合,也是配合起來非常的有默契和剪輯節奏,這效率自然又比《三傻大鬨寶萊塢》的時候提高不少,隻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初剪。

雖說樣片的素材加起來都超過了200多個小時,但經過第一遍選材、拚接、剪輯之後,總長度隻剩下了5個小時左右。

當然,下一遍就是更耗費功夫、更加繁瑣細致的剪輯製作工序了,不然也達不到萊曼想要的那種影片效果。

最終成片的話也肯定是要比《三傻大鬨寶萊塢》的時長要短的,力求能將影片控製在100分鐘至110分鐘之間為最佳,這些都是提前考慮過的。

而按照這種剪輯的想法,除了將一些旁枝末節不影響主線的拍攝內容,儘可能的簡化處理、一筆帶過,也是將多餘人物的戲份刪減掉一些。

反正主要就是圍繞著中士與諾曼,講述這場戰爭、講述人在其中成長的影片主題。

以真實的還原戰場、人性複雜為賣點的作品,劇情邏輯要連貫更是最基本的原則,難的還是怎樣表現這一小個團隊之間的戰友情與性格的刻畫。

不然崩掉的話,諾曼後麵的轉變會顯得突兀,原作就是這樣,從一個新兵變成了老兵,一樣的漠視生死的特點完全沒表現好,還摻雜了一段狗血的情感性來展現過程,隻能說是畫蛇添足。

“按照時間軸,雙線並行的結構來講述這個故事。”萊曼接著吩咐道。

電影把一部分視角放到諾曼這個角色身上,絕對會更好。

如果以整個的剪輯分段來說的話,那就是狂怒號坦克望手的死亡為開端、然後是新兵諾看奉命補充進小隊、穿雜一些中士的教導和幾次小規模交戰的畫麵、接著是突破**的東部防線,然後分兵、再然後是狂怒小隊奉命堅守東南防線,迎接大部隊的到來、與一個中隊的**敵軍交火,誓死不退,堅守陣地、最後就是整個狂怒小隊的犧牲,陣地也隨即告破......

按照所剪輯的素材來看,在整個大框架不變的情況下,合理的進行細節的補充和增加諾曼這個人物所代表的普遍性悲劇與茫然的時代效果進去,無疑就算是完整的這樣的一部影片所要達成的那種理想效果了。

諾曼也從一開始的惶惶然不知所措,一度想要做逃兵;到勇敢的承擔軍人,這種身份天然的使命感;接著不斷振作,咬著牙扛著,從炮火紛飛的戰場存活;直到最後的死亡,那平靜的麵孔,才是最大的“成長”,不是嗎?

人物怎樣才能塑造的有血有肉,給人一種真實感,是需要下功夫的,而在電影裡,更是非常多鏡頭與場景的刻畫才能做到。

所幸的是,萊曼覺得自己完成的不錯。

不需要過多的說教,人的成長無非就是時間的磨煉與自發性的認知改變,他很好的做到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