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導演風格(求訂閱推薦)(2 / 2)

托馬斯點了點頭,非常承認這一點。

“那麼問題就來了,雙方的口碑與市場表現力都有極大的差距,甚至是達到了一種互補關係的存在,但我們應該怎麼定性這兩部電影到底誰好呢?”

托馬斯猶豫了,潛意識告訴他應該是《肖申克的救贖》,但是自己也看過這部電影,還是覺得略顯沉悶的,反而是過去小時候看《007》時,獲得過極大的滿足感,這是看《肖申克的救贖》時,所沒有的感受。

萊曼拋出這個問題,也沒想過等托馬斯回答,見他糾結,便自顧自的說了下去,“按照影評人或者電影質量來看,那肯定是《肖申克的救贖》好,還獲得過很多獎項榮譽的提名,但是《007》都沒有過這些,它隻得到了更多的觀眾支持,我所要的也是這個,你明白了嗎?就像我一開始就認可的,不被觀眾認可的電影,拍出來隻會是對自己的壓力與負擔。”

“現如今,很多國家都重視教育,一個人從一生下來,家庭與老師也都會教導,都聽了十幾年的道理了,哪來喜歡彆人繼續的說教?”

“我很喜歡我導師曾經說過的一堂課,他說比起講一個專業性強,卻隻有少數幾位能聽懂也願意去聽的課,我更願意講一個專業性沒那麼強,甚至瑣碎,卻是大部分人感興趣的課。”

“我的觀點和他相似,如果真要我選擇的話,一部電影,我更願意講述一個5分趣味性,又兼有5分深度的故事,所以說,現在,我們在角色深度方麵已經足夠了,過猶不及,影片的節奏更要有所加快,來抓住觀眾的眼球,讓他們願意花時間、花一部分錢到影院去看,這才是我想要的。”

托馬斯隱隱的有些懂了,卻又好像不是特彆懂,眼神頗為複雜看著萊曼。

他的執導風格除了喜歡塑造角色,以人物推動劇情,更是想要在文藝與商業的屬性上達到兼容。

這可真是......托馬斯一時之間找不到了形容詞,或許這就是瘋狂吧。

自己終究還是不太懂他的,要不是今日這一席話,他估計還是覺得萊曼是想要往文藝電影的方向上發展呢。

可他想要的,卻比自己認為的多太多了。

電影,既然分為了文藝與商業兩種屬性,自然就是有這樣的分法的。

既然有規則,那它就是合理的,不合理,也不會有所謂的獎項來區分了。

不過,萊曼自己都有這樣的想法了,自己又有什麼好質疑的呢?

從《活埋》籌備的那個下午,他接受自己成為劇組的一員開始,又到兩部電影這期間的拍攝對他的屢屢教導,托馬斯早就認定萊曼了。

不管怎麼樣,他都要陪著他一起拍攝電影,至於,電影是什麼樣的,故事講什麼的,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萊曼想拍什麼,他的想法才是自己關心的。

其他,皆是無用的煩思罷了,多想無益。

再度堅定自己內心的托馬斯很容易就在這上麵與萊曼達成了共識,愉快的繼續工作起來。

雖說隻剩下最後一遍的精剪,但也是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的。

越到最後,越是思考該怎麼剪。

哪裡的戲份需要刪減,哪裡的需要增加,這都是極為需要斟酌的地方。

而且剪輯這工作是很枯燥乏味的對著一堆早就翻來覆去看過無數遍的拍攝素材,十遍、二十遍的瞎琢磨用那個鏡頭最好,再怎麼樣,都會耗損剪輯人員大量的腦細胞。

所以,他們三人是輪著來的,按照一開始拍攝時就做好標記的剪輯點,反複思量著劇情的流暢性以及轉折效果合不合適。

三人統一步調,合作的又默契,雖然累點、愁點、頭發掉的多點,但也算是進行的很順利,很快也是把最後的影片內容的版本給確定了下來。

再度觀看一遍成片,確認真的沒所謂要刪改的地方或者鏡頭後,三人齊舒舒的鬆了一口氣。

可算,是把後期製作裡麵最耗費心血的剪輯工作給完成了,摸摸頭上那少了一點的頭發,這代價,也算付出的值得。

畢竟,人還年輕,還能長回來,不怕。

轉眼一過,日子已經到了9月的末尾,隨著成片的確定,又多剪輯了一部分素材當做電影的宣傳預告片之後,也是可以進行配樂這項工作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