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犧牲者(求訂閱推薦)(1 / 2)

() 包括caa在內的經紀公司動作很快。

先是布拉德-皮特被采訪的那段專欄在電視台播放之後,緊接著其他幾個主演也紛紛參加一些會談節目或者夜間綜藝,基本上跟皮特的做法沒什麼兩樣,都是儘力撇開自己,把球,哦不,把鍋,推給導演沃爾夫岡-彼得森。

話要說的含糊一點,不那麼透骨,才有利於觀眾自發的聯想。

甚至一些真愛粉早就想洗白自己的偶像了,苦於沒什麼話題突破口,現在主動有了由頭,更是有個好台階下。

就像是某某電影,市場慘敗,卻有不少粉絲說著“我愛豆怎麼怎麼樣,表演多麼多麼好,比起之前,進步的空間很大.....”。

總之,電影的失利不關我愛豆的事哦,大家不能噴他。

對比於此,簡直一致。

連洗白的程序都是那麼的相仿。

如此可見,全天下的娛樂圈確實一個卵樣。

粗看之下,光鮮美好,細細一品,烏煙瘴氣。

這麼一招。

看著演員們現身說法,加之皮特和奧蘭多-布魯姆的顏值很頂。

風向是有轉變的跡象。

但這還不夠,甚至還僅僅隻是個開端。

忽然,一些主流的報紙雖然還是在評判、嘲諷《特洛伊》的失利,但漸漸卻把目標放到了導演身上。

有說他臨時改劇本的;有說他拍攝期間跟副導演爭吵的。

總之,上映之初一副和睦的劇組景象怎麼就變成了各種不合。

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原先關於演員的諸多不利,全都順勢轉到導演身上,動作那是相當的整齊。

隻是可惜了導演沃爾夫岡-彼得森。

他是真可憐。

要說《特洛伊》的失敗他不擔責任,肯定是瞎說。

但這麼一麵倒的形勢,顯然也太涼薄。

人家努力了二十幾年,拍了七八部還算不錯的電影。

僅僅就這一次,就全盤否定了所有的付出。

再者,真要細論,他一個導演又能影響多少?

這裡可是好萊塢。原因呢,大家也能清楚:

一是圈內奉行製片人中心製,劇本是編劇寫的,哪裡能拍,哪裡不該拍,製片人都是要插手的,又不是他一個人隨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誌拍攝出來的作品。

二來最重要的後期剪輯也不是導演說了算。

就這電影創作最關鍵的兩點,導演都沒太大的話語權,真能說是他擔大責嗎。

沃爾夫岡-彼得森就是如此。

他覺得自己很委屈。

明明拍攝的時候,乾涉這,乾涉那的,怎麼一失敗,就全是他的鍋。

怎一個慘字了得。

可惜,誰讓你是導演呢。

一如吳白鴿灰溜溜的跑回內地,李按失手《綠巨人》後,也隻能接手小成本文藝電影,很多時候,導演就是第一個犧牲的對象。

這裡麵既沒有道理可言,也沒有公平可言。

畢竟,都失敗了,誰還講什麼情義。

......

b計劃影業的辦公室。

約翰遜-格雷彙報著最新的情況,“現在媒體和影迷觀眾的罵聲,都是集中在以沃爾夫岡-彼得森等幕後主創的身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