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熱潮(求訂閱推薦)(2 / 2)

他們原本安排每日三場放映,考慮到有這麼多作品排著隊的情況下,已然是非常熱捧。

但奈何,電影給力,第一天,三場俱都爆滿。

片子起勢太快,無論是媒體,還是各路觀眾都在密切關注。

然後吧,也確實不負眾望。

第二天,還是場場爆滿。

排隊買票的場麵一點都不稀奇。

希拉裡-斯萬克激動壞了,莫大的認可感砸下來,真真是幸福死。人生頭一遭這麼受歡迎。

反倒是萊曼,有點冷淡的過分。

也不是不開心,就是感覺沒以前那樣心思沉浮。

或許,這就是成長吧。

至於報紙媒體的發力,華納是肯定打點過,但也是因為萊曼的這部電影確確實實撓住了部分影評人的瘙處。

你要是單純的勵誌,打雞血,可能也沒必要這樣吹,或者說力度可以低點。拿錢辦事。

但出乎意料的地方在於,《百萬美元寶貝》借著這個故事說了挺多。

居然還跟《洛奇》不太一樣。

落魄拳手,底層小人物逆襲的套路算是《洛奇》第一次使用,史泰龍靠著這個從一個不入流的小演員,一舉成名。

可特麼,《百萬美元寶貝》也是聚焦拳手,也是小人物,但《洛奇》的結局還算美好,麥琪的人生卻完全不一樣。

如果沒有電影的後半部分,這片撐死也打不過套路的鼻祖《洛奇》。

但除了拳擊,還有什麼呢?

借用一部分影評人說的話就是,這片子整體的基調並不熱血,於平淡中教人堅強,特彆是受傷之後的劇情,是全片的升華段,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對待所有事物還能保持強硬態度的女孩,麥琪。

平靜的麵對死亡,這是她的選擇。

她想聽到的是彆人的歡呼與掌聲,惋惜和同情是對她最大的傷害。

這也是萊曼導演塑造人物最動人的地方:“我們該如何麵對生命中的失敗,哪怕那讓人絕望。”

當然,很多人都說死亡是一種逃避。

但影片裡不是,麥琪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信念上的強者。

弗蘭基不想教她打拳,她自己磨;第一次上場就打輸了,她越加艱苦的訓練;最後要結束生命,那也是她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態度。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選擇。

麥琪選擇了她想要的,這是屬於她的強者邏輯。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哪怕是死亡。

影評人嗨了。

《百萬美元寶貝》的口碑持續升溫也已經是不可阻擋的事情,尤其是法國官方都在給萊曼背書,希望他走的更遠。

《戛納首映》、《先鋒報》、《法國報道》、《洛杉磯日報》等等等等。

這些在電影節時,專門負責挖掘電影作品的媒體們,影響力都很不錯。

且無一例外都在捧《百萬美元寶貝》。

雖然不全是濃墨重彩的影評,但推薦去看的態度也足以表明這部電影受到了媒體界的認可。

觀眾嗎,也實在。

愣是靠著熱情似火的態度,讓主辦方商量著又加了一場。變成每日4場。

至於消減了誰的放映場次,那就不得而知了。萊曼也不關心這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