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怪才(求訂閱,票票)(1 / 2)

,最快更新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

電影殺青,劇組也就解散了,但萊曼和托馬斯卻還是不能閒下來,得立馬投身到影片的後期製作。

今年的聖誕檔競爭肯定激烈,從7月份算起,留給《湖中水怪》的後期時間雖多,但也不能耽誤。

隨後的日子裡,配樂、剪輯等工作一一開展。

萊曼每天待在剪輯室裡,除了很耗費精神,其實這種感覺也不賴。

看著電影一點點的完善,有一種獨特的昂揚的情緒。

而除了自己分內的緊要的工作,萊曼也常常讀報,了解好萊塢的各種資訊。

從七月初,《蝙蝠俠:俠影之謎》的票房開始滑跌的厲害,從每日8、9百票房已經落到了不足500萬的日票房,且頹勢依舊。

不過,影片北美總票房已經破了1億5000萬,全球累計2億3000萬,對比拍攝成本極其宣發的成本1億3000萬美金來說,盈利前景非常明朗。

更彆提因為《蝙蝠俠》的放映聲勢,以及各種媒體的正麵報道下,dc漫畫部門的業績增長了一大截,許多路人也被電影吸引成了dc漫迷,華納的管理層每個都樂在心裡――畢竟《俠影之謎》沒出現以前,布魯斯-韋恩的角色價值開發很少有這樣賺錢過。

這其實也是漫改電影為什麼會盛行的未來趨勢――吃完票房吃周邊,比一般的大作盈利空間更充裕,所以哪怕投資很高,但一旦成功,賺的也多,還是很劃算的。

至少,拍電影本就是在冒風險,那為什麼不選擇更能賺錢的呢。

而市麵上,另一些媒體的關注焦點卻是萊曼的螢火蟲影業在這個項目中充當的角色,以及可能會獲得高達1億3000萬票房分成的消息。

好萊塢是很難藏住秘密的,不知道媒體從哪裡獲取的第一手資料,反正,《紐約日報》就為此算了一筆賬。

這之中,螢火蟲影業承擔《俠影之謎》接近11億的拍攝經費就被明確的報道出來,而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以全球最少3億7000萬的票房落點來看,在扣除華納占據的發行抽成,作為最大投資方,螢火蟲影業靠著票房能收獲最少的1億3000萬美金,且上限越高,收益越高。

不過,如果再計算一下螢火蟲影業的投入的話,那麼票房方麵也就回本而已,能賺到的,不會超過2000萬。

再對比華納影業投資不到4000萬(宣發支出),卻收獲7400萬外加版權的所有周邊利益,似乎螢火蟲影業是在免費打工?

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可就錯了。

其實這份報紙也是在諷刺華納,認為他們不敢冒點小險,反而把自家的吸金係列交給彆人來分享,平白的造成很沒有必要的損失――這就好比盧卡斯影業把自家的王牌項目《星球大戰》全部交給彆人投資一樣。

要知道,以華納的實力,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無論是製作還是宣發,都不需要仰仗外人,為什麼就不敢投資《蝙蝠俠》項目呢?

從利潤收獲來看,螢火蟲影業付出很多,卻拿不到大頭,可這是華納本身就可以開發的項目,螢火蟲的行為是在切割華納自己的蛋糕,無論切掉多少,都應該看作是華納的損失。

這份報紙的論點就是基於此。

畢竟,一個項目賺2000萬,還不包括dvd刻錄發行的後續內容收益,以華納的體量,一年能開發的項目裡,這麼賺錢的也找不出7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