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9月,《蝙蝠俠:俠影之謎》基本上在全球各地都陸續下畫。
而到了9月3號這一天,華納兄弟迫不及待的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以向媒體公眾彙報成績提升公司威望的同時舉辦一個劇組慶功酒會。
其實,華納影業早就想這麼乾了,有成績不披露出來,觀眾怎會知道?
並且,更是可以攜此聲勢向眾多影迷宣布,《蝙蝠俠》的項目製作肯定還有後續,儘管期待。
這方麵的“功勞”,是有萊曼的不懈努力的。
不然,拉攏了諾蘭,擠走了傳奇影業,《蝙蝠俠》三部曲還是不是那個經典係列是一個非常值得商榷的問題。
好在,《俠影之謎》的開局依舊不錯,雖然票房對比成本來說,不算大爆,全球才3.76億,但終究沒有像前作那般虧損,無論是院線還是投資方,甚至華納方麵,都能分得一杯羹,這才是長久之道。
想必,等到三部曲完結之後,華納看著留下來的爛攤子一定會很“感激”自己吧?
萊曼美美的想道。
畢竟,後世dc漫改步伐裡的布魯斯-韋恩,常人皆道:成也諾蘭,敗也諾蘭,倒也不是虛言。
正是三部曲自成體係,偏生拍的又好,影迷很是認可,其他導演接手蝙蝠俠項目之後實在難以超越,反倒陷入了沼澤之境。
當然,dc隻是華納集團的一個部門而已,反正螢火蟲影業也不可能得到dc超級英雄的版權,能搶一把就是一把,為華納操這心也沒什麼意思。
此刻,萊曼的左手邊站著華納的幾位高管,右手邊則是諾蘭,還都在跟媒體朋友打交道。
底下的人一聽,也都明白此行有報道的話題度――《俠影之謎》好歹也是一部大作,還是蝙蝠俠重啟的開篇,現在華納又說來年會拍第二部,這裡麵可以說道的東西那可就多了去了,且觀眾多半會對此感興趣。
感興趣,就意味著流量,就意味著稿酬或者獎金。
一時間,閃光燈不停,嘴巴也是不停。
“請問第二部的導演還是克裡斯托弗-諾蘭嗎?”
“具體會改編哪部蝙蝠俠的漫畫章節?”
“角色確定了嗎?華納會不會更換克裡斯蒂安-貝爾。”
“……”
現場鬨哄哄的,華納方麵的幾個主管對此倒是習以為常,自顧自的選擇了幾個問題回答,但也都是很模淩兩可的話術。
什麼儘可能的保持原來的班底――但又沒明確的說人事不變,畢竟後續的劇組薪酬談判也是一項很艱難的事情,現在給的態度越肯定,談判就越不利於他們這些製片廠拿捏姿態。
好在,萊曼很聰明的製定了一份續集長約,得以保證貝爾等主演的薪酬彆一下子飛的太高,這也算是提前在開支方麵節流吧,對螢火蟲、華納影業來說隻有好處。
當然,這對演員以及他們背後的經紀公司肯定就沒那麼爽快了。
台下的記者被一陣敷衍,找不到什麼太具爭議性的話題,略微有些失望,但對華納這種老油條也沒什麼套話的地方,挖陷阱更是無從談起。
而後發布會一結束,等著劇組的就是一場酒會。
這裡麵,最為喜悅的當屬諾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