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越來越高的成本大環境(求訂閱,票票)(2 / 2)

北美方麵,院線拿走百分之45,1359億,海外院商則分走1625億美金,製作方還剩3286億。

再去掉獅門拿走的3286萬渠道抽成,宣發成本的5300萬,製作支出(包含人工費、運輸等)的194億,螢火蟲還剩下4334萬。

但這筆錢還有紮導工作室的一部分以及主創的票房激勵,算下來,《我是英雄》的票房成績隻給螢火蟲帶來了2971萬美金的淨利潤。

不過製片廠的項目大頭向來在線下市場和版權周邊上,粗略計算一下,獅門除了3286萬的發行收益還有不會少於2175萬的線下分成,而螢火蟲則能拿到17889億的家庭娛樂收益,外加版權授權市場的2468萬(喪屍片周邊不好賣),加起來總盈利應該在23328億美金左右。

之所以製片廠幾乎很難在票房收入上占到大頭,撇開院線,《我是英雄》的票房讓螢火蟲支出了1363萬美金用於劇組的激勵分成,紮導拿大頭,製片人、編劇、主演等關鍵主創人員再獲得剩下的大部分。

對好萊塢大製片廠來說,收入分成的機製可以幫助其降低前期財務壓力;而對主創人員來說,這是caa等經紀公司做大後向資本方摳出來的紅利,以前的演員哪有現在這麼賺錢。

而這之外,雜七雜八的支出裡,好萊塢製片廠還需要向由各類工作人員組成的公會支付一定的利潤,平均一線大作要付出1176萬美金左右。

當然,好萊塢電影公司的運營成本也會分攤到各部電影中,也就是說螢火蟲的日常支出全被一年的製片量抵消了,這種降低利潤的方式是被行業認可的潛規則,倒算是資方與經紀公司、工會的博弈。

以大數據來看,這種博弈大體還是資方在不斷讓出利益,甚至可以說製片廠這麼重視線下和版權價值就是因為光從票房上,製片廠已經賺不到什麼錢了。

07年好萊塢大片的平均利潤率具體到單部電影的情況,隻有一半票房賺錢了,剩下的全部虧損,區彆隻在於虧多虧少——虧少點,線下能賺回來,虧得太多,那就嗬嗬

說起來,更好玩的是,成本處於一線最低區間(1億-125億美金)的電影盈利表現最差,隻有13掙到了票房錢。而成本處於最高區間(超過2億美元)的電影有34都獲得了盈利,這也越加說明質量+營銷的重要性。

從市場角度分析,這也能看出為什麼現在的電影成本越來越高,07年更是有三部電影支出過3億,這完全是被市場大方向推著走的。

導演越來越貴,演員越來越貴,但不選大導+人氣演員,又會麵臨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夠,再加上觀眾的眼睛被養刁了,特效場麵不夠宏觀也會被吐槽,而大場麵就是要花大錢,省不了。

種種因素堆砌之下,使得好萊塢的製片環境越來越往豪奢的方向發展。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眾多製片廠才更加看出螢火蟲有多麼牛逼。

因為稍微分析一下就能發現他們家出品的電影,成本平均在4700萬,平均淨利潤卻高達1167億美金,這說明花小錢賺大錢的優秀電影太多——《朱諾》、《暮色》那可都是遠超大片的利潤率標準(百分之122是商業大作一般的利潤率,但這兩部都差不多在32倍)。

萊曼倒是不知道有許多業內人士在暗戳戳的計算螢火蟲的業務情況,甚至華納在認真考慮一番後,決定加大《守望者》的投資,倒讓紮導開心不少——可以更加大手大腳了。

該分賬的分賬,該花時間運營市場的運營項目,螢火蟲的資金儲備在收購漫威之後慢慢的收回來一點,但隻是先把攝影棚的翻新錢給銀行還了過去。

2月7日的一天,瑞恩潤色之後的第二版《第九區》劇本出爐,萊曼也開始物色新作演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