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借勢(2 / 2)

“條件沒什麼好說的,還行,就這麼做吧。”萊曼瞧著又有人端著香檳過來,轉身客套了兩句,碰杯飲酒。

等這人離開,萊曼還沒怎樣,瑞恩忍不住道:“沒必要對這些人太客氣,我們本來就沒多少接觸。”

“喝點酒罷了,我可不會輕易許諾什麼。”

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

戛納乃至整個法國電影圈一直對曼恩傳媒的態度有些差彆,一部分是既得利益者組成的網,他們都直接或間接靠萊曼賺到過錢,所以友好;而一家電影公司又能引動多少人呢,沒搭上曼恩傳媒的順風車的本地電影人裡,興許也有人有些言辭上的不滿、嫉妒。

萊曼當然可以當不知道,但其實他也不願加深這種割裂,所以儘量姿態做足。

隻不過,當酒宴即將結束之際,有件麻煩事還是避不開。

萊曼此番過來,多少是知道戛納組委會和戛納市政廳打的什麼主意。

還是那句話,電影節可以給演藝人員貼金,但也要有人給它鍍金。

其實也正常,你一個國際性電影窗口平台,連幾尊大咖都請不來,豈非那一屆的評審團太掉價?

而評審團都掉價,資曆不夠,又如何去吸引那些當紅演員或者好的作品參加評選?

今年5月的這屆,很明顯就有些星光黯淡,連帶著相關通稿都激不起水花,關注度低迷。

無法,出了問題就得改。

而電影節能做文章的,除了評審團成員擬定一事,還能用什麼吸引各地電影人、遊客的視線?

幾乎隻有這一條路走。

而由此又衍生出兩個問題:為什麼戛納有嫡係導演這一說?為什麼戛納親近華語電影?

其實答案的本質很相似,那是因為戛納組委會也需要借助導演自己的人脈關係填充他們的嘉賓陣容,乃至電影名單。

你可以發現每一屆評審團組建完成後,基本上裡麵的人都會出力幫忙維持當屆的開幕展映,而華語地區的潛質是毋庸置疑的,那麼大個地方,產片量就不是一般的地區能比的。

那麼,這也就不奇怪戛納組委會會找上萊曼了。

一來,他是嫡係中的嫡係,一旦當選,肯定比一般人更願意出力些;

二來,誰不知道他在好萊塢混得好,彆的不說,隨便招呼幾聲,那些跟他合作過的大牌演員抽個時間就當遊玩一下沒關係吧,又或者能吸引很多好萊塢的星光於此,連帶著周邊的廣告牌、參展電影都有分量些。

要知道,好萊塢相較於其他地區,真不太看得上戛納電影節,很多時候,人家自己就玩了,畢竟人家的奧斯卡影響力更大些不是,沒必要把頒獎公關的力氣投放到戛納。

憑這一點,好萊塢就有理由不外流。

當然,他們是不知道萊曼現在跟華語電影圈的官方組織中影也接上關係了,不然這邀請的動力或許會更充足些。

他們多次接觸華語電影人,不也是在借勢?

反正戛納組委會無非想要的是足夠的噱頭、含金量、曝光度乃至說片源的優質與否,而這些,萊曼都能給。換句話說,以此時曼恩傳媒的地位,隻要打通了他,一部分的好萊塢演藝圈和一部分的華語電影圈人脈關係都擺平了,都不用勞煩他們埋頭歎氣,卻不知何處施為。

隻可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