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未來計劃(一)(1 / 2)

“為了提升他們的積極性,我給了克裡斯次部600萬薪酬和基於總票房的激勵分成,並承諾還有續作的話,第三部就提到950萬......差不多也就是千萬的薪水級彆。”

搞定主角,凱文照例打來一個電話彙報,至於合同細則,大致也是老一套,唯一著重的隻是要求在公眾麵前維持形象罷了。

“具體什麼時候開機?”萊曼問。

“這兩天拍個定妝照,下周三前一定能進組拍攝。”凱文略有些輕鬆的回答:“特效工作已經提前安排好了,外景方麵也不比第一部多,不算主創薪酬的話,我們的拍攝成本比第一部還低些。”

“ok,你忙吧。”

聽完彙報,萊曼將的製片報告放進文件櫃。

製作預算1.7億,比第一部高了2000萬,導演還是第一部的導演塔伊加-維迪提,主創班子基本沒換,還新加了克裡斯托弗-埃克萊斯頓這位英國老牌影星增加在英國市場的宣傳競爭。

說實話,要不是拍續集,很多第一部已經完善的東西可以接著利用,省了一筆拍攝花銷,肯定不是隻增加2000萬就能打住的。

當然了,大賣電影或者電視劇都這樣,不到萬不得已,製片廠絕對不想承受為了一點溢價更換角色帶來的觀眾風險——追過劇的都知道,第一印象太重要了,換人基本=重新來過,那續作還有什麼優勢可言?

這也是很多大熱續集經常開出天價片酬的主因,製片方隻能在稍微肉痛和冒著不利元素強行上馬之間選一個,除非演員自己出大問題,出現劇烈的敗壞人緣的行為、言論、政治主張......

後來大家也學乖了,不管有沒有明確的續作計劃都要在頭部約的條款上加個係列長約限製,演員也不傻,或者說經紀公司不傻,被捆綁的同時基本也要求一定的議價薪資空間,總之,全看市場反饋、盈利表現和雙方自己的判斷博弈綜合的一場薪酬之爭。

像娜塔莉-波特曼這種為自己的演出不值,要求加戲,也是博弈的一種,沒有誰對誰錯,都是站在己方立場著想,而凱文明顯開始對簡-福斯特的重視,也是漫威方麵做出的正麵回應,結果還是朝著好的一麵進行——雖然劇本的改動刻意了點,但還是遵循了能不換人還是不換人的製片傳統。

到了下午,萊曼又去參加了帕爾曼主持的一場有關漫威授權商品的歐洲經銷會。

會議上,除了對帶動的市場初步總結現有的銷售情況,並對下一步的訂單合同做出了一些縮減的解釋,也就是隨便談談衍生品渠道的拓展、壓低庫存。

會議散後,帕爾曼原本打算晚上再給這些經銷代表搞個自助晚宴,拉拉關係、示以親近,但大半的代表卻表示還要回去主持工作,看模樣也不似客套,晚宴也就臨時取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