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三更合一(1 / 2)

顧凝宸欣然跟康熙交換了手裡的圖紙,她低頭看了看,發現康熙給的是大紡車,也就是紡紗的機器。

現在織布要分成幾個步驟,先是攪,就是軋棉機,把棉籽和棉絨分開。

接著是彈,就是用彈棉弓來彈棉花。

然後是紡紗,把棉絨紡成線,最後才是織布。

如今紡紗大多是以家家戶戶為主,然後家裡有婦孺再來織布,而不是工坊的形式。

她們紡紗和織布之後就拿出去賣,家裡自然不大,紡紗機和織布機也就個頭很小了。

紡紗機是黃道婆當年製造出來,大多就是一臂高,一人寬的樣子,踩著踏板來紡紗,通常用的是三錠。

手藝精湛的婦人,還能用四錠來紡紗,效率能更高。

康熙顯然想繼續改良,做成大的紡車,幾人同時操作,卻能增加錠數,又能加快紡紗的速度。

紡紗的速度快了,織布才能跟上。

他就指著圖紙跟顧凝宸解釋道:“之前朕派人去邊境打退山賊,後來雖說剿滅了山賊,卻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那邊的天氣太冷,士兵很快就要受不住。”

“如今士兵穿的是棉甲,裡麵是棉花,外麵是棉布。但是棉布產量太低,至今還沒能讓所有士兵都穿上。”

比起盔甲,棉甲就要輕便得多,行軍的時候也不會給士兵造成太大的負擔。

再就是盔甲是金屬,不仔細保養很容易生鏽或者壞掉,夏天的時候太陽照在盔甲上,也讓士兵更熱甚至中暑。

如果是騎兵,穿著盔甲就更重,行走不方便,消耗體力也快,對戰馬也有負擔。

換成棉甲,雖說夏天依舊熱,但是起碼冬天的時候士兵不會冷。

康熙在平三藩的時候早就發現棉花的好處,下令各地開始種植,如今棉花的產量是上來了,但是棉布並沒有。

對戰山賊之後,他讓造辦處再三改良紡織機,約莫兩個月才改造得了大紡紗機,也就是大紡車。

增加了棉錠,也能加快織布的速度。

不過康熙看著顯然不是特彆滿意,正琢磨再增加棉錠,加大這個機器。

這樣一來,就不能隻在家家戶戶單獨來做了,很多家裡不大,根本就放不下這個機器。

而且一個人已經操控不了這個機器,需要幾個人同時配合才行。

不用說,康熙是打算用工坊的形式,招攬紡織之人來紡紗和織布。

顧凝宸看著圖紙上康熙加的棉錠數目,就用鉛筆在上麵又添了一點:“皇上,這個紡紗機如果幾個人一起操控的話,三個熟工能操控四十個棉錠。當然,這也得一流的紡紗工才行。”

她在圖紙上添了幾筆,四十個棉錠就變成了八十個,這就是後來改良過的珍妮紡紗機。

中間增加一些結構,這架紡紗機就更大了。

康熙看了看,隻覺得這張更大的紡紗機確實可行,效率也能更高。

這個紡紗機需要三四個人同時運作才行,就需要紡紗多年的熟練工。

如今織布的都是女子,那麼織布工坊招的熟工也就隻能是女子了。

未出嫁的姑娘大多是不出來做工的,但是家裡條件不好的,也會早早出來做工。

出嫁的婦人出門做工的就更多了,在家織布也是主力軍。

康熙點點頭道:“那就讓造辦處把大紡車做幾台出來,然後請熟悉的紡工來試著用。”

京城的百姓家裡紡織的婦人不少,讓造辦處出錢請人來熟悉紡織機,回頭這些人還能手把手教導後邊來的新女工。

紡織工坊就沒放在工業園內,畢竟男女有彆,紡織女工時常出入工業園也不妥當,就另外圈了一塊地作為工坊。

按照顧凝宸的建議,這工坊前麵是紡織的地方,後邊跟其他工坊一樣有住宿,專門給住得太遠,不能來回跑的紡織婦人準備。

住的地方也有火炕,連著廚房,她們也是包吃包住。

如果不用住,住宿的錢還能折現到工錢上。

當然婦人白天上工,晚上回家,如果遠的話,走夜路就不安全,顧凝宸還是希望她們都住在工坊當中,每月沐休的時候才回家去。

畢竟折現也是很少的一點錢,對自身安全來說都不算什麼,真出什麼事就得不償失了。

圖紙都出來了,造辦處做織布機不是什麼難事。

康熙吩咐過後就開始低頭看顧凝宸的圖紙,半晌後驚詫道:“你這是專門織地毯用的機器?”

顧凝宸不意外他能很快看出來,笑著點頭道:“是,我看手工編織地毯實在太慢了。雖說這機器做出來的氈毯不如手工來得漂亮,卻也結實耐用,一般人家也能用上。”

手工編織那些大多都進宮裡來了,都是作為貢品用的,其他人就沒能享受到。

她又說道:“聽聞上等的羊毛做了氈毯,次等的一直堆在庫房裡頭,實在是浪費了。人工編織這些次等的羊毛,工時太長,卻也不太劃算,如果能用機器就要好一些。”

這樣做出來的毛毯不如手工的漂亮,但是用的羊毛就是次一些,用機器做要快,價錢也能下去不少。

還能跟宮裡用的氈毯區彆開來,不至於讓宮外的人都能用上宮裡的毛毯,顯得宮裡的就不值錢了。

康熙看著這圖紙,已經相當完整,根本沒有需要修改的的地方,就頷首道:“不錯,這樣一來,庫房那些次等的羊毛就有了著落,不必浪費了。”

這樣做出來的毛毯是不能送去拍賣會上,送去互市那邊卻是可以。

甚至各地也能建起地毯工坊,還有紡織工坊。

如此,各地的婦人也有了上工賺工錢的機會,而不是隻依賴丈夫來養家。

顧凝宸想著,一家子有兩個能賺工錢,那家裡就要比以前富裕一些了。

就是農業不能荒廢,畢竟糧食還是重中之重,各地的工坊規模就不能太大,不過也足夠用了。

如今最重要的是把紡織機做出來,供給各地的紡織工坊。

再就是棉花這個各地種的多,一般就是自產自銷了。有些地方很適合種棉花,產出多了,紡織跟不上,就很容易壓在手裡。

多了紡織工坊,就能儘快把棉花轉化為棉布然後賣出去換錢。

這樣也能周轉起來,讓各家各戶種了棉花換成錢,也就讓人能夠繼續積極多種棉花。

而不是因為棉花壓在手裡換不成錢,而不再繼續種,這樣就違背了當初康熙讓各地大量種植棉花的初衷,也有了良性循環。

棉布的產量上來了,價錢也就能下去,那麼軍需方麵購買各地棉布做棉甲就能劃算許多。

百姓們隻要努力攢攢錢,家裡人也能穿上更舒服的棉布衣服了,過年過節都能扯更多的新布。

康熙的意思是先開京城這邊的工坊,運作方麵沒什麼問題了,再考慮其他地方。

畢竟要直接讓各地開工坊,不說織布機的問題,就是如果運作這個工坊,利益怎麼分配,紡織工又如何安置,沒有章程就很容易亂來。

得讓京城這邊工坊運作成熟了,各項規矩都立好,沒有遺漏,這才寫成章程讓底下照著做,就不容易出差錯。

造辦處那邊加緊開始做紡紗機,他們也學會了流水線作業。

工坊裡請了很多木工師傅,然後每個人隻做一部分,拚接起來就是完整的紡紗機,每個工序因為熟練就尤為快。

一個月下來,就已經做了十幾架紡紗機。

另外招紡織女工的事也很順利,畢竟這會兒誰家不想多掙點銀錢。

婦人能做的很少,大多就是在家織布,或者繡帕子拿出去賣,換來銀錢補貼家裡。

如今有這個紡織工坊在,工錢不低,還包吃住,如果做得又快又好,還有另外的打賞,不比在家裡吭哧做那麼點布拿出去賣要掙的銀錢多嗎?

但是工坊由誰來負責管理,就是個問題了。

其他工坊可以用太監或者小吏,但是紡織工坊全是婦人,這就不合適了。

顧凝宸就提出了一個建議道:“皇上,何不讓她們自個選出一個人來管著?”

這個建議還挺新奇,康熙就問道:“自己管自己,你就不怕她們互相隱瞞嗎?”

她聽著就笑道:“皇上之前不是提出,誰織的布又快又好就給獎賞,這管著的人也不是固定的。誰做得最為出色,做的布匹又是最多最好的,那就換人上。”

康熙立刻就明白了顧凝宸的意思,撫掌而笑:“確實,這真是個好法子。”

做管事的人原本就有了管事的工錢,另外做的布匹越多,布匹按照數量來算工錢,做得越多越好的,工錢也多。

那麼誰爭了這個頭籌,成為新管事,那麼月錢就比之前要多了,哪裡會互相隱瞞包庇呢!

反而她們隻會更為努力,希望能成為新的管事。

顧凝宸又道:“就怕她們為了成為管事不擇手段,皇上還可以讓工坊立下規矩。底下人用了不入流的手段來當這個管事,以後就不錄用了,還打發出工坊。”

“成為新管事後,要是沒能管束底下人,也就立刻恢複原來的身份,換彆人來當這個新管事。”

這樣一來,誰都不敢私下亂用手段,而是用正大光明的方式贏了其他人成為新管事了。

新管事上去後,比誰都要緊張自己的位置,自然更加會管束底下的女工,不讓她們亂來。

這不比康熙特地讓人去工坊盯著,還要省事嗎?

康熙笑了笑:“果然有愛妃在,讓朕省了不少功夫。”

顧凝宸也笑道:“皇上,我也有私心,盼著婦人們的日子能好過一些。”

婦人們手裡有錢才有底氣,在家裡的地位才會提高一些。

姑娘家也能給自個攢一份嫁妝,都不必擔心家裡揭不開鍋,連嫁妝都湊不出,回頭嫁人的時候在夫家就抬不起頭來。

顧凝宸剛才說的也是實話,自己的確有私心。

其實這個紡紗機還可以不用人力,直接用水力來帶動紡紗機,效率會更高,而且可以日夜不停。

但是這樣一來,紡織的婦人就要失去這份活計不說,自己在家織布,布匹拿出去賣的價錢也會被壓得很低。

水力紡紗機的效率更高,織布再跟上,自然數量也就多了。

產量一多,價錢就低了。

婦人們在家還用原始的腳踏紡紗機,花費的時間要多,回報率卻降低很多,等於是白費十幾天的心思織的布不值錢了。

不值錢她們自然不會繼續做,那就更沒有收入。

紡紗織布,婦人們還能學一學,刺繡這種卻大多需要天賦,未必能學會,家裡就少了個進項。

想當初歐洲那邊的第一代珍妮紡紗機剛出來的時候,用了這個紡紗機的工坊做得是又快又好,其他沒用這個機器的人紡紗速度跟不上。

競爭不過,工坊也就很快倒閉,裡頭的女工也跟著失業了。

所以才會出現很多人衝去工坊,把珍妮紡紗機給砸了個稀巴爛的事,因為這斷了很多人的營生和活路。

這個年代婦人生活已經夠艱難了,暫時沒必要拿出這個超越時代的機器出來,讓她們過得更難。

再就是水力紡紗機非常大,幾乎是兩層樓那麼高,還必須建在水邊才能用。

地域限製很大,沒有河流的地方根本用不了。

而且河流還受季節影響,產量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時高時低,這樣對產出也十分不利,還不如暫時以人力為主。

畢竟水力紡紗機這個機器是需要人來操作,因為機器太大還需要不少人,又都是技術人員。

如今技術人員不像紡織女工,很快就能找到上百人,可能一巴掌的人選都湊不出來。

等紡織工坊建好,讓第一批紡織女工住進去的時候,四阿哥也該搬去阿哥所了。

顧凝宸實在不舍得,特地過去看看收拾好的東西,大件的其實已經搬過去了,餘下大多是貼身用的。

她親自看過單子,又添了些藥膏,都是常用的藥,平日也能用上。

比如傷藥,還有蚊子叮咬後止癢的藥膏,另外有雪玉膏,冬天臉頰被冷風吹得掉皮泛紅,擦上這個也能舒緩一二。

顧凝宸還從偏殿挑了一箱子書,讓四阿哥帶去阿哥所。

雖然他如今這個年紀,讀這些書還是太早了一點,但是長大之後就能讀了,暫時就當是放在書架上的收藏。

顧凝宸摸了摸四阿哥柔軟的小卷毛,又把人抱在懷裡,下巴蹭了蹭他的額頭道:“你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要是哪裡不舒服要告訴高嬤嬤,或者派身邊的小太監來告訴我也行。”

她特意給四阿哥選了兩個小太監,年紀比他要大上好幾歲,很是機靈,作為跑腿就不錯,還能在身邊培養,以後能當心腹來用。

四阿哥點了點小腦袋道:“定額娘,放心。”

顧凝宸摸了摸他的小臉,再也不好繼續耽誤,就看著四阿哥牽著高嬤嬤的手坐上外頭的軟轎去阿哥所了。

四阿哥一走,她感覺重華宮都比以前要空蕩了一些。

康熙看出顧凝宸這幾天有點心不在焉的,時不時會從窗戶看著外麵發呆,看的方向自然是阿哥所的地方。

他就知道顧凝宸開始想四阿哥了,隻好轉移她的注意力,這天忽然提道:“朕收到消息,船隊已經返程了。”

顧凝宸這才回過神來,又十分愕然道:“這麼快就回來了?”

康熙點頭道:“是,他們一路順風順水,這就快了一些。按照時間一算,約莫半個月後就能回來了。”

這半個月,顧凝宸還得忙碌冊封儀式之事。

原本是去年年底該冊封的,拖到了開春,再也不能繼續拖下去了。

冊封儀式由禮部和工部來操持,顧凝宸壓根不需要費心,唯獨需要穿正式的禮服。

因為早早就準備年底冊封,所以繡娘已經費了小一年的功夫把禮服做好了。

顧凝宸隻需要試一試,看哪裡不夠合身改一改,這就足夠了。

佩戴的配套首飾也得準備妥當,從頭到脖子到手上戴的,都要一一檢查好。

還彆說,這禮服好幾層,特彆重,壓在身上沉甸甸的,就尤為壓身。

冊封儀式是由禮部和工部把冊和寶做好送去內閣,再有禮部湊請,尚書為正使,侍郎為副使。

前一天禮部還會派人先去太廟,恭敬稟明一二,再用綢緞的錦盒小心托著回來。

原本冊封儀式該是在太和殿內舉行,如今太和殿被燒毀,尚未建成,暫時隻能換到了保和殿。

冊封當天一大早,金桂就把顧凝宸叫醒,洗漱後吃了點東西墊墊肚子,就開始層層穿上禮服。

四五個宮女圍著顧凝宸,穿好禮服後還要梳頭,戴上各樣飾物。

裝扮停當,重華宮前還設了香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