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目的之間(1 / 2)

在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世界裡,藍遙是大荒站上一個非常有名氣的技術型粉絲,手握無數對星野基地的研究數據,也常常是基地麵對各類問題情境中最權威的旁觀者。

瑞徹·希爾維,則是以喜歡星野拓荒且多金愛撒錢為最主要的形象特點,是不止一個星野基地的最大打賞資金來源。

而郭子達,雖然沒有格外亮眼的履曆,卻恰恰代表著大荒站上最龐大的群體。

這樣的三個人,看起來隻是星野拓荒粉絲群體的三種代表,他們一起來合作幫助自己認可的容易基地,聽起來順理成章。

但深究起來,又不是這麼一回事。

郭子達他們更多是把關心星野拓荒、支持星野基地當成像支持自己喜歡的明星一樣的消遣。

可論消遣,以希爾維和藍遙擁有的資源和個人趣味,就不會選擇關注星野拓荒了。

更不用費這麼大力氣,執著於支持容易基地。

第一次私底下接觸之後,容迪就知道他們對容易基地的發展是有自己的需要的。

隻不過這兩人選擇的都是先給予的方式,而暫且壓抑了對自己需求的表達。

他們也不像藍遙曾經幫忙傳話的那個神秘力量一樣,把事情處理成簡單粗暴的利益交換。

這是讓容迪願意投桃報李,主動了解他們需求的最重要原因。

與其合作到後麵,等著他們自己開口,不如提前尋求共同點,再集中力量。

郭子達是唯一一個在開始真把自己這次行動理解成“為愛奔現”的人。

但他聽完容迪的問句,也很快反應過來。

瑞徹·希爾維和藍遙的機器人並沒有急著馬上把自己的意圖說出來。

他們相互看了一眼。

而郭子達則看著他們倆。

容迪和任子墨這邊也很耐心的坐著,沒有催促。

“要不,我先給老大你們介紹一些希爾維和藍遙在內野的情況?”再次左右看看,郭子達忽然發現了自己可以發揮的作用,主動開口,“感覺如果要談合作的話,可能你們更了解一些他們在內野的社會身份和平時關心的事情,就能更好的溝通?我感覺我還是能理解他們倆為什麼會對星野拓荒感興趣的,所

以就我先給你們介紹一下我們普通人眼裡認知的他們倆吧!”

這是個很好的溝通台階。

容迪馬上點頭同意了。

“我覺得可以這麼比喻,如果把星野拓荒當成一個世界,然後內野社會也當成一個平行世界的話,他們兩個在我們這裡的出名程度完全不亞於容易基地在大荒站上的水平,完全不能算是普普通通的高等星係公民。”

“先說藍遙大佬吧,他的身份和星野拓荒的關聯度更高一點。”郭子達見希爾維和藍遙也沒有阻止自己的意思,就定下心,“我知道的藍遙大佬算是內野學術界裡非常出名的青年一代領軍人物,也被很多人稱為‘學術界的叛逆者’。一開始他是研究工程的,但後來進修時,卻出人意料地改選了星野史為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直持續到現在,還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所。”

“你們應該也有接觸過,星野史研究主要還是被認為偏人文社科,也不算很受追捧的專業。但我後來了解多了,覺得這個學科其實□□。表麵看著,都知道星野史研究主要是為了弄清楚星野以前的曆史,同時也為星野未來的開發提供指引,實用性很一般。但我發現,聯邦有很多的政界人物都是星野史的學曆背景。而我們平時看到星野拓荒的話題受關注,也大多和政界的一些風波聯係在一起。”

“以前我是不太懂的,後來跟藍星研究所的其他研究員接觸多了才知道。原來,在藍遙大佬出名之前,聯邦裡普遍盛行的星野開發觀點都是要靠人數去堆,畢竟星野的麵積比內野大太多了。這一派的說法也相當於更親近星野管理局的立場,支持星野管理局的很多做法,也可以算是政界的主流想法。而因為這一派的力量過於強大,以至於在很長時間裡,質疑的聲音都沒有辦法被聽到。”

“後來是藍遙大佬發表過的一些論文,引發了新的討論,也讓係統開發星野的聲音越來越大。新的觀點基本認為星野拓荒不可能隻靠更多的初等星公民去推動,中高等星係的許多資源和技術都是有富餘的,完全也可以用到星野拓荒上,加快開發速度,並以此換來更大的公民生存空間。因為不隻是老大你們在的初等星

有擁擠的問題,其實這些年內野的階層分化也在不斷加劇。一般的高等星公民的生活狀態可能和初等星人更像,和大佬們的自由世界反而距離更遠。”

“所以從研究的方向來說,藍遙大佬就是很關心星野拓荒的。尤其是像我們基地這樣能夠快速成長的基地。”

說完,郭子達又看了一眼金色的機器人:“相比之下,我對希爾維還不太熟,但他比藍遙更出名。希爾維集團你們肯定也聽過,本來就是整個聯邦最有實力的財團之一。瑞徹他是富豪階層裡麵的富豪,平時跟我們也是沒什麼關聯的。不過,大家都說,因為他是希爾維集團現任當家人的第三個兒子,沒有什麼成就方麵的大發展前景。在他之前,希爾維集團已經有一個步入仕途且取得很大成功的大公子,還有一個作為集團接班人首選的二公子了。三公子隻需要平安順遂不惹事就行了。但好像瑞徹的紈絝形象還挺出名的,新聞都會說他揮霍且荒唐,但我自己是不記得他有乾過什麼不好的大事。”

有了這樣的基礎,再進行解釋就容易多了。

藍遙接著開口說道:“星野史研究的流派不止這兩個,核心的衝突也並非用人與用技術。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能看得出,僅依靠初等星公民的人力來開發星野是一件非常低效率的事情,尤其是星野管理局還明顯限製了你們的技術手段。很多在內野可以一個人解決的問題,卻逼得你們需要用幾十甚至上百人花更多時間去堆砌。究其根本,並不是技術在星野裡推廣的成本有多高,而在於現在擁有話語權的那一批人希望看見的,就是這樣低效率的星野。”

“儘管現在看起來,生活在內野的人類能夠調動更多的資源,為我們的生活服務。但如果把內野資源的總數和星野潛在資源總數作一個對比,後者將在總量上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即便大家都認為星野是‘荒蕪’的。如果這樣的星野資源被一口氣開發出來,那最後發揮資源並贏得話語權的人將不隻是現在說了算的那些人。所以,這其實就是個利益問題,是兩種甚至更多種立場的利益之爭。”

“容易基地希望打倒的壓迫者星野管理局,在我

們的角度看來就是星野資源的壟斷控製者,也是我們發展意圖的攔路石。我個人並無意利用星野資源去獲取更多財富,但我認為星野管理局現在的做法是損害了整個聯邦所有公民的利益,來換取少數人的壟斷優勢。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星野研究史裡的兩大流派形成,也和研究者的出身有關。你們可能沒有接觸過大遷徙之前的曆史,對於內野來說,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能算土著。比如我的先輩就是來自星野西區的文明。當初無數文明向內野而來,為的是躲避當時的宇宙危機。先到的高等文明僥幸擁有了中高等星係公民的身份,後來的,就隻能躋身為實際意義上的次等公民初等星人。但那個時候,所有來尋求庇護的文明都沒有想過自己會有回不去的一天。我們自己放棄的家園最終成為了邊關鎮守者的財富礦場。所以,其他和我一樣主張更積極開發星野的學者很可能和我有類似的出身,他們的目的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