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 120 章(1 / 2)

孫睿翔退場時, 裴景笑著拍了拍他肩膀:“好小子,不錯,這一回發揮得挺穩健。”

從來都是在冰上莽來莽去, 一直被教訓在冰上不夠冷靜的二翔,這還是第一回聽到有人誇獎他穩健。

“誒嘿, 也沒有啦……都是我老大教得好。”

孫二翔撓了撓頭,一臉傻笑。

裴景看他傻笑的那模樣, 也知道他口中的老大說的是蘇涼,但還是吐槽他:“天天老大老大的,彆叫人家以為咱們國家隊裡都論資排輩的。算了, 小涼他跟你說了什麼你這麼聽話?”

孫二翔於是把蘇涼先前在後場看直播的時候說的話跟裴景複述了一遍, 裴景聽得一愣一愣的, 然後哭笑不得。

裴景是聽出來了, 蘇涼那純粹就是看劉雨晴的那場比賽覺得有這樣一種情況存在, 又大概聯想到同在場的二翔有可能會被這種搶跑的行為影響到,所以順口跟他提了那麼一句。

倒是孫睿翔這小子,直接就記在了心裡。

巧合的是,孫睿翔這一組還真碰到了類似的情況。

這種事情應該怎麼說呢?

傻人有傻福大概說的就是孫二翔這樣子的了。

裴景沒好氣地扣了扣他的腦門兒,這小子二了吧唧的也並不會生氣,就是傻笑, 還挺開心的樣子。

然後還對裴景道:“我以前也沒想過自己還能這麼冷靜, 嘿嘿,看來穩健一點也沒有那麼困難嘛!”

張棟成在邊上看得差點兒沒有笑出聲, 指了指孫二翔,哭笑不得道:“你這次運氣是不錯, 不過你穩健彆隻穩健這一回, 以後教練給你指導戰術的時候你也能穩健點聽進去不?”

“彆隻聽小涼的不聽教練的, 我可聽人家李雲龍李教練書書說過你好幾回了,說你小子不太記得住教練的話啊。”

孫二翔‘嘿嘿’了下,不太好意思:“我那不是比賽的時候就不太記得住彆的嘛。”

裴景和張棟成笑著拍了拍孫二翔的腦袋,沒再說什麼。

說起來,孫睿翔算是短道速滑國家隊裡身體天賦最好的選手之一,爆發力強勁、速度耐力好、體能充沛、力量充足,人雖然人高馬大,但也不是那種渾身肌肉虯結不靈活的,實際上他的靈魂性和自身的控製能力也都不錯。

用人家搞籃球的那些話來說,就是身體靜態天賦一流。

但可惜的是孫睿翔的技術始終是有些粗糙的,或許是因為純粹靠身體天賦就已經可以勝過絕大多數人,所以他在技術細節上一直很難找到那種必須追求細致、極致的感覺。

可以說,如果孫睿翔這身體條件,能夠在戰術頭腦和技術上再多下一點苦功夫的話,不說超越蘇涼,但反正跟蘇涼並肩怕是沒太多困難的。

隻可惜這小子的頭腦始終不怎麼開竅,今天好不容易看起來好像開竅了點,結果還全都是碰巧。

看著孫睿翔離開之後,裴景笑著搖搖頭:“行了,沒多大事兒,這小子的身體天賦是真的好,至於戰術和技術,多磨一磨也不是不行,畢竟轉過年也才17歲的年紀,我看李雲龍天天罵他,心裡也是覺得這小子天賦出眾的,私下裡沒少研究怎麼教導他。”

張棟成也笑著點頭:“誰說不是呢?這一屆招考進國家隊的這些選手,天賦是真的都不錯,不過這其中要說最省心的應該就是你帶的蘇涼了吧?”

蘇涼的技術那是沒得說,一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隻是覺得他技術細膩,有部分技術特點跟當今國家隊裡的其他選手不太一樣,但是一開始時,眾人也並不是就覺得蘇涼的那些技術就一定是好的。

直到後來看了蘇涼的那一連串的比賽,在真正的賽場運用上,眾人才回過味兒來,像是蘇涼能夠把身體軀乾收縮得更低更小,同時還能夠自如地控製不影響到滑行的速度和力量,這就是他在賽場上的優勢了。

於是漸漸地眾人也知道蘇涼的技術不僅細節拉滿,而且確實實戰價值很高。

而蘇涼的這些技術也不是在國家隊內學習的,而是他進入國家隊時就自帶的,在國家隊內,教練給他安排的訓練項目還會結合蘇涼原本自身的訓練習慣,然後再做調整。

單從這些角度說起來,裴景的工作量和難度好像確實不如其他教練那麼高。

張棟成還在說呢:“老裴你現在都有功夫報名海外的短道速滑教練論壇學習了,照你以往的工作量,怕是沒有這個學習的餘力吧?”

裴景搖搖頭:“哪兒啊,帶蘇涼輕鬆?要是不帶腦子地帶他,那確實挺輕鬆,但我多少是個教練,不能真的不帶腦子給他訓練吧?”

“蘇涼這小子,在技術上有他自己的理解,包括細節到膝關節區角多少,每一個角度的變化對身體力量的施展和運用是不是會有影響,包括過彎時身體內傾角多少能夠達到最有效的速度轉化和提升。”

“用他的話來說,運動也是一門科學。”

“咱們國內早些年的時候,訓練那是隻講究一個詞,勤奮,那是普通運動員一天訓練8小時,優秀運動員一天就得訓練10小時,感覺一天到晚不訓練那麼長的時間就不夠勤奮就不夠上進了。”

“其實咱們現在有些地方隊伍,也還是這樣的訓練態度。”

“但是你說蘇涼他吧,他訓練勤不勤奮?也勤奮,但是他特彆地遵循科學的訓練方案,不會追求過度地訓練,但是也不會讓自己的身體太過輕鬆。”

“用他的話說,就是‘適當地刺激身體能力的提升’,他說‘我現在的年紀,能力的提升空間還很充分,不必過分追求訓練量的增強’。”

……

裴景跟張棟成嘀嘀咕咕地念叨了許多,然後搖頭道:“蘇涼這小家夥,他腦子裡‘科學訓練’這4個字算是根深蒂固了,我一開始也覺得他的有些訓練量會不會不夠大,又有些訓練的內容會不會負擔太重?”

“總之看著他訓練,又跟咱們那個外教埃裡克溝通得多了之後,我是覺得,不多學點東西不行。現在各個國家都在講究科學訓練,咱們雖然也提倡,我以前也覺得咱們現在做得不錯了,可是還是有差距。”

必須得改。

必須得學。

反正自從帶了蘇涼之後,裴景就像是背後時刻有人在攆著他跑,他自己還不敢停下來,否則停下來了,等自己帶的選手有問題提問的時候,他一問三不知,那算是個什麼事兒?

裴景搖頭歎氣:“反正啊,帶蘇涼這家夥,可一點都不算簡單,那是真的累。”

自己帶的選手是個卷王,自己卷生卷死不算,連帶著他這教練也卷生卷死。

不過帶著蘇涼的這半年多時間,裴景覺得收獲也是真的多,畢竟蘇涼對於自己的每一個技術細節都摸得很透徹,會去下功夫鑽研,裴景跟他一塊兒研究一些細節的技術調整時,直接取蘇涼的訓練數據,論文材料都已經整理了幾篇出來了。

兩人一邊聊著,一邊說起正在進行的四分之一決賽分組抽簽。

“也不知道能抽到什麼樣的簽。”

其實說起來,這四分之一決賽的晉級標準比起預賽將近三分之二的淘汰率已經要好很多了,但是相對的,四分之一決賽的選手平均實力也已經上來了。

像是先前預賽階段趙永嘉那樣幾乎完全沒有國際賽事經驗,個人實力也相對一般的選手,在四分之一決賽階段可以說是不複存在了。

所以說,其實選手們真正的考驗應該是從四分之一決賽開始才對。

先前的預賽,像是蘇涼、崔昌熙、埃利澤這些選手,在預賽階段基本上都沒有怎麼使勁兒,除了1500米的滑行必須要消耗的體能之外,他們的狀態大都保存得非常好。

哪怕是孫睿翔、武剛他們,其實在預賽的時候也並沒有真正有太劇烈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