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臨終將孫權托孤於周瑜、張昭二人。”
“若不得孫策遺言,想必我們今日也不會在此處。”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劉備無奈笑笑。
諸葛亮捋須道:“周瑜身患隱疾,乃是東吳之不幸,卻是主公之大幸。”
諸葛亮與劉備走過軍營,身後跟隨著沉默的趙雲,劉備搖頭道:“不可這般說,如今咱們是客,東吳是主,正是大夥兒須得同心協力,共度難關之時。”
諸葛亮抬眼看了眼趙雲,趙雲似仍在沉思,劉備又道:“子龍,依你看,周都督其人如何?”
“雖不多話。”趙雲答道,“卻從不退後,昔年我與曹丕陷身壽春城中,俱是拜周瑜所賜,方能全身而退。伯符親和寬厚,性格風趣,公瑾沉著穩重,意誌堅決。”
劉備說:“你覺得東吳與咱們聯手抵禦曹軍,幾分是真,幾分是假?”
趙雲深吸一口氣,說:“十分是真,公瑾其人,從不食言。”
諸葛亮說:“自打孫策辭世後的這些年裡,我以為周瑜已不理江東之事,如今想來,少話,沉默,一退再退之人,到得無路可走,要動手之時,竟是比誰都堅決。”
“正是。”劉備點頭道,“若能一去都督病根,還要請先生施予援手了。”
諸葛亮笑笑,搖頭,十分無奈,劉備又說:“子龍,你與江東也是舊識,可知周瑜這病是因何而起?”
趙雲思忖良久,而後答道:“昔年我是聽公瑾提過一二,據說是孩提時落水凍傷了肺,才留的病根,但伯符在世之時,公瑾再三囑咐我不可提及。”
“若當真如此。”諸葛亮答道,“縱是華佗仍在,亦無可奈何。”
午後,諸葛亮與劉備趙雲又說了會兒話,現在整個江東與孫劉聯軍十餘萬人,都在等周瑜最後的決策。曹操渡江之日也越來越近,這一仗要如何打,仍然沒有頭緒。
江邊的狂風呼呼獵獵,自西向東,吹得軍旗招展飄揚。
諸葛亮迎風站在江邊,袍襟飛揚。
周瑜身穿軍裝,沿著江邊走來,諸葛亮未曾回頭,便道:“長江風濤巨浪,江東地靈人傑,縱然
明日就要赴死,今日種種,收在眼中,也實不枉來江東走一遭了。”
周瑜漫不經心道:“再壯闊的景色,天天這般看來,也實在是膩味,不過都是離人眼中蒼茫之景,不足掛齒。”
諸葛亮一笑轉身,周瑜臉色蒼白,腰間佩劍,一身魚鱗黑甲立於江畔。
“想必都督已有對策。”
“先生請隨我來。”周瑜做了個請的手勢。
諸葛亮隨周瑜沿江往下遊,一路進入水軍兵營內,水軍治地嚴防外人進入,見周瑜則紛紛鞠躬,魯肅、孫權、甘寧、程普、黃蓋等人赫然都在軍營內。水盤擺開,一個十步寬百步長的闊池內,北岸漂浮著上百艘以草繩首尾相連的船隻。
諸葛亮朝孫權拱手,周瑜示意眾人可以開始了。
“數日後,曹軍逼往東岸。”周瑜說,“我方軍船四十一艘,須得儘數載油,犧牲一千兵士,與曹軍玉石俱焚。”
“油輕於水。”周瑜將曹軍戰船牽引到東岸,甘寧與淩統二人以勾籬推動東吳水軍,從兩麵夾擊,猶如人字一般逼向連成一條線的曹軍戰船。空船上載負火油與茅草。
“雙方短兵相接後。”周瑜又說,“油船撞上戰船。”
兩名將領將船隻朝中央一推,四十一艘小船紛紛側傾,將空船中的火油倒進水中,緊接著魯肅一晃火折子,點燃茅草,拋入江中。登時“轟”一聲火起,火焰吞噬了整條戰船鏈。
所有人沉默不語,黑色的江中,曹軍戰船分崩離析,沿著火鏈飛速朝南岸撤去。
周瑜的眼中映出一片黑色夜幕,以及多年前那條帶著火焰、火星,飄散在夜空中的風箏。仿佛孫策就在那對岸,駕馭著戰馬飛速衝來。
“公瑾!”
孫策笑著喊道。
“都督?”孫權道。
周瑜驚覺,清醒過來,發現周圍的人都看著他,魯肅做了個手勢,周瑜這才回過神,想了想,說:“一旦起火,曹軍的決策有二。”
“一是退。”諸葛亮替周瑜回答了這個問題,“一旦退,我方便勝券在握,江上起火,首尾難顧,勢必撞成一團。”
“正是。”周瑜答道,“二是破釜沉舟,不顧火勢,強行衝岸。但業已起火,對方再搶登東岸,也已太遲,最後就是
陸軍拚死一搏的時候了,隻要在大船撞岸時抵住,這樣等到後續船隻燒起來,縱是軍神再生,也無濟於事。”
“不需要。”諸葛亮說,“此計一出,曹操全軍必定被燒死在江心,不會再登岸了。”
“都督好計策。”孫權直到這時,才抹了把冷汗,真正地放鬆下來。
“雖已有計策。”周瑜說,“卻變數仍多,今日在座諸位,請守住秘密,之所以隻請先生前來,不是信不過劉豫州……”
“我明白。”諸葛亮朝與席眾人一拱手。
周瑜:“此計須得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何能儘可能地放火燒掉曹軍最多的船隻,還需待我與眾位將軍從長計議。”
周瑜的火攻之計,顯然也為諸葛亮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諸葛亮知道事不宜遲,須得回去與劉備安排,便早早地走了。
諸人收拾了水盤,周瑜仍在沉吟,直到周圍人都走光了,孫權仍站在周瑜的身後,周瑜又是一陣猛咳,孫權以手撫摸周瑜的背脊。
“這一戰完了以後。”周瑜喃喃道,“若我們僥幸得勝,接下來,就是你的天下了。”
說完這句後,他略側過頭,注視孫權雙目,孫權眉目中充滿了英氣。
“那天的話,你可想好了?”
孫權知道周瑜在催促他下決定,赤壁一戰若能得勝,扣下劉備,曹操退回鄴城,東吳乘勝追擊,得荊州,再進取益州,便將與曹操各踞半壁江山。
但他仍然沒有給周瑜一個答複。
“你是怎麼想到這一計的?”孫權笑了笑,問道。
周瑜也沒有再追問下去,而是答道:“若我說是你哥托夢給我,你信不信?”
孫權欣然點頭,周瑜說完這句,便轉身離開。
一連數日,西岸沒有消息,東岸也沒有決定,雙方都在等,至於等什麼,隻有各自的主帥才知道。
“何日出戰?”劉備人未到,聲先到,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一眾人等,竟是先來拜訪。
“欲破曹公,須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周瑜一邊讀書,一邊漫不經心地答道。
劉備在廳堂內坐了下來,說:“若東風遲遲不至……”
“……而曹軍先來。”周瑜接上了劉備不便出口的話,“那便全軍
覆沒,無一幸免。”
“明日傍晚。”諸葛亮說,“我願開壇做法,以人力祈天,與都督祈回東風來,如何?”
周瑜眉目一動,不敢相信地望向諸葛亮。
“天意如此。”周瑜淡淡道,“先生莫不是以為人力能主宰天意?”
“此戰關於我漢軍、吳軍氣運。”諸葛亮微笑道,“更關乎江山運數,曹賊之命,哪怕折損陽壽,說不得也隻好試上一試了。”
周瑜一抬手,示意不必再說,裝神弄鬼之道,周瑜向來不信,除非……想到這一點,他再次望向諸葛亮。他知道此人不會盲目自大,妄圖將軍情、戰況押在匪夷所思的天意上。
“都督可是信不過我?”諸葛亮無所謂道。
周瑜笑了笑,說:“聽聞先生師從水鏡真人,天文曆法、和合四象、奇門遁甲無一不精,自然是有把握的,但恕我不敢將整個江東押在先生的一句話上。”
諸葛亮道:“有理,鄙人立下軍令狀如何?”
周瑜瞬間心底閃過無數個念頭,此戰若能打贏,要放劉備走,無異於放虎歸山,縱是孫權下不了手,他也必定會先下手為強,扣押劉備。如今諸葛亮送上門來,正好。
“先生需在何處開壇做法?”周瑜說。
“就在南屏山上。”諸葛亮自若答道。
周瑜說:“那麼我請子敬陪同先生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