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老師親切問道:“這位同學,你叫什麼名字?”
杜雲虎站起來,說:“我叫杜雲虎。”
簡老師說:“那你說說孟子何許人也。”
杜雲虎說:“以前聽老師批過‘孔孟之道’。他們都是搞複辟的。”
簡老師微笑道:“看來,有很多觀念還要給你們更正一下。春秋末年,天下大亂,禮崩樂壞,諸子迭起,孔子希望恢複周禮。因為禮是國家製度,是國家人民遵守的基本規則,而春秋各國都已經把製度丟到一邊,無視天子的作用,擅自發動戰爭擴張領土,給人民造成巨大的災難。因此孔子堅持恢複周禮,重新建立國家的秩序和規則。雖然說,他到處碰壁,但是,那種一心為天下的精神還是可嘉的。孟子主張‘仁’,以仁義治天下,對人民實行仁治。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孟子提出的。”
杜雲虎說:“那孔子、孟子還是好人嗎?”
簡老師微笑:“對於這兩個人,不能簡單地用好人壞人來概定。我隻能告訴你,他們是儒家的領袖人物,我們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文化,就是他們創立繼承發展的。所以,他們是被稱為聖人和亞聖。”
杜雲虎說:“老師,我明白了。”
簡老師往下按按手,說:“坐下。亞聖孟子也說,曰,‘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意思是孟子說,‘那麼治理天下的事偏能邊耕作邊乾的嗎?有官吏們的事,有小民們的事。再說一個人身上(所需的用品)要靠各種工匠來替他製備,如果一定要自己製作而後使用,這是導致天下的人疲於奔走。
“所以說:有些人動用心思,有些人動用體力。動用心思的人治理彆人,動用體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養活彆人,治理人的人靠彆人養活。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大家明白老師說這個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