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重回80之大時代 小魚叉 5249 字 3個月前

生產隊的人三三兩兩地離開了,因為精瘦男子起頭送了老母雞,其餘人麵上過不去,或多或少都送了東西過來。雖然都是些不值錢的柴米油鹽,但對於失去了勞動力,坐吃山空的李家來說,卻是解了燃眉之急。

“為什麼要收他們的東西,他們是來搶我們船的壞人!”周思甜沉默地跟著李錚回到房間,見李錚饒有興趣地清點著眾人送來的東西,她忍不住開口道。

李錚手上動作一頓,抬頭看向一臉倔強的周思甜,突然開口問道:“你會出海捕魚嗎?”

周思甜一怔,隨即漲紅了臉,和所有靠海生活的漁家一樣,清河鎮自古以來就有女人不能上漁船的傳統。她怎麼可能會出海!

李錚從周思甜的表情中得到了答案,他聳聳肩,不以為意地說道:“我也不會。”

李錚從來沒有想過把船留下來。他和周思甜都不會捕魚,漁船在他們手上也隻是浪費。而且他很明白,雖然今天鎮上的人大都站在他們這一邊,但那隻是同情李錚年幼喪父,人們對於那些弱小的事物總是願意伸一把手,以顯示自己的強大及優越感。

然而同情是一時的,利益卻是永恒的。八二年的清河鎮雖然脫離了吃大鍋飯的時代,但生產隊還沒有解散,生產隊組織全鎮漁船出海捕魚,漁船一天收獲的海貨,自己留一半,上交生產隊一半,上交部分再由生產隊按勞動積分分配給各家各戶,這是從大鍋飯到按勞分配的一種過渡階段。

正如剛剛楊勝也就是那個精瘦中年男人所說,現在正是海貨肥美的時節,全鎮上上下下所有船都在滿負荷運作,漁民們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出海,將整個大海都搬回來。

李父的船雖然是屬於李家私人的,但是剛剛從大鍋飯時代走出來的人可不會這麼想,他們隻知道如果李家船出海,獲得的海貨一半是要交公的。換句話說,李家船一日不出海,公中的存貨就會少一份。

因著李強剛出事,這一日兩日鎮上的人不會說什麼,日子要是久了……李錚一點都不想考驗八十年代的人性。

所以,船必然是要交出去的。然而交給誰,怎麼一個交法,那便有講究了。

“小錚,你說,你見到爸爸了,是真的嗎?”周思甜看著李錚,隻覺這一場病後,她是越來越看不懂自己這個弟弟了。不過對她來說,李父的事情才是最緊要的。

周思甜雖然是李母帶過來的,但是李強為人忠厚,待其如親女一般,周思甜與李強的關係,比之其與李母還要好上不少。

李錚抬頭望向麵露緊張希冀神色的周思甜,眼中閃過一絲暖色,還真是個可愛的小姑娘。他絲毫沒察覺,自己這張稚氣的臉上卻掛著慈祥的笑意,是多麼得不協調。

“見到了。”他臉不紅氣不喘地說道。

“爸爸他還說了什麼!”周思甜急忙追問。

“他讓我們照顧好自己,還說,不管是船還是其他東西,都是身外之物,不要太過看重。”

周思甜一怔,隨即點點頭,是啊,這像是爸爸會說的話。至此,她對李錚的最後一絲不滿也隨之消散。要把船交出去就交出去,小錚才是爸爸最寶貴的遺物。想到這裡,周思甜看向李錚的目光不由又柔和了幾分。

李錚不知道自家繼姐的心理變化。他奇怪的是,為什麼發生了這麼大的事他們家卻沒有一個親戚出麵,按理說八十年代的宗族觀念還是比較重的,更何況他們家還有艘船,這在這個時代可算得上一筆大財富了。

“小錚,你身子剛好一點,晚上就不要去祠堂了。我去守著爸爸。”雖然倆小私心裡不認為父親已經死了,但鎮子上的大人們言之鑿鑿,說死在海上的不辦喪禮不下葬是不能投胎的。

因此,周思甜將李強舊時衣物放在棺木裡停靈在祠堂,隻等頭七過後選時辰下葬。

李錚搖搖頭,“我去。”占了人家兒子的身體,理應給人磕兩個頭。沒等周思甜拒絕,他已經披上外套走了出去。

秋日的夜晚來得格外早,明明隻是下午四五點鐘,太陽已經不見了蹤影。八十年代的小鎮沒有城市的燈火通明,整個鎮上的路燈數量一個巴掌就能數明白。兩姐弟一前一後走在小鎮唯一一條水泥路上,聽著此起彼伏的自行車車鈴發出的“叮鈴鈴”的聲響,沉默不語。

祠堂倒是燈火通明,踏過高高的門檻,布置簡陋的靈堂寂寥得可怕。一個身著褐色上衣,黑色大腳褲的婦女正蹲在地上折著紙錢。

“媽,我給你帶飯來了。”祠堂外傳來年輕人咋咋呼呼的聲音,“哢嚓”自行車往祠堂口那棵大樹下一靠,一個和周思甜差不多年紀的年輕男子帶著幾個鐵盒跑進來。

見到李錚和周思甜兩人,他臉上露出爽朗的笑容,“李錚,你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