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2 / 2)

重回80之大時代 小魚叉 5530 字 3個月前

前幾日報道李錚在亞洲生物製藥大會表現的新聞重新被挖出,李錚這個名字一下子成了街頭巷尾大媽大爺都知道的科研界天才。

當然了,名氣大是一回事,但因為照片模糊,也就隻有認識李錚的人才能把名字和人對上。

是他?李錚想起當時樹下見到的那個青年記者,不由挑了挑眉。另辟蹊徑,還真是個聰明的小子。

“砰砰砰”教室門突然被敲響,徐明生麵色嚴峻地走了進來。

講台上的教授停了下來,“院長?”

徐明生點點頭,他在教室裡掃了一圈,看到李錚的時候大步向他走來。

“你還有心思上課,出事了!跟我去實驗室一趟。”

李錚看了看手裡的表,還有五分鐘下課,他歉意地對講台上的教授笑笑,才跟著徐明生出了教室。

徐明生的麵色可以用難看至極來形容,“這件事說起來是我的責任,我讓你在大會上公開發表巴胺沙東的論文,現在……”

徐明生覺得他簡直無顏麵對自己這個學生,“印度的製藥廠搶先推出了巴胺沙東的仿製藥,稍稍改變了藥物成分還去注冊了專利。”

“就這個?”眨眨眼,看徐明生那副死了爹媽的模樣,他還以為發生什麼大事了。

在大會上公開藥物分子式的時候,他就已經料想到這個可能了。藥物專利的申請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圍繞一款原創藥,可能產生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專利,當日張躍軍申請的分子式和晶體專利,隻是最基礎的兩條。

從李錚公布分子式到現在已經四天了,這足夠一個藥物實驗室進行無數次藥物實驗,從而驗證此分子式的可行性,並由此演化出相應的仿製藥。

與一般仿製藥不同的是,這款仿製藥成功繞開了原創藥的專利,在法律上,就算是李錚這個原創藥的發明者也無權勒令其停止侵權。

這種專利搶注的事,在藥物學發展的曆史上屢見不鮮。而對華國人來說,最為深刻的應該就是“青蒿素”事件,華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界桂冠的屠女士是“青蒿素”的發現者,然而“青蒿素”的專利卻被外國人搶注了。

每年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銷售額多達十五億美元,卻沒有屠女士和中國什麼事,這就是專利的殘酷與排他性。

至於印度,在製藥行業裡本就是一朵奇葩。印度專利局強製許可印度製藥行業生產仿製藥。印度的專利法“隻保護製藥工藝,不保護藥物成分。”這使得藥物仿製在印度已經成了一件司空見慣的事。

李錚作為原創藥專利權的擁有者,本應對印度製藥行業深惡痛絕。但怎麼說呢,有時候他還挺佩服這些印度人的。

有些事總有人得做,即使背著罵名。

華國也是從貧困和饑餓中掙紮出來的,從落後國家到世界強國這條路走得分外艱辛。比如現在,有多少華國人買不起藥,曾經的華國人為什麼聞癌色變,因為曾經的他們是買不起昂貴的抗癌藥的,一旦患了癌症,等待他們的隻有死亡。

癌症並不可怕,它很早就進入了聯合國慢性病名單,隻要治療得當,癌症病人完全可以長期帶瘤生存。

印度人的仿製藥價格隻有諾華、輝瑞、拜耳原研藥的十分之一,但療效卻很有保證。曾經的聯合國秘書長稱“印度仿製藥業在過渡期內已成為第三世界的藥房”。

“就這樣?!你的藥物還沒有麵世,仿製藥就快出來了,你還就這樣!!”徐明生氣得吹胡子瞪眼,他恨不得打開李錚的腦袋,看看他腦子裡究竟都是些什麼!

“老師,一款藥物麵世,要哪些過程?”李錚沒有回答徐明生的問題,而是這樣問道。

徐明生被他問得一愣,“這你還用問我。”

“四個臨床階段,然後跟著國際標準走,出藥物報告就行。”

“是啊,四個臨床階段,巴胺沙丁主治的是嬰幼兒凍血症。我想我早就談過這個話題的。”

徐明生腳步一頓,麵上的驚愕難以掩飾,他用看外星人的目光看著李錚。

“你……你不會是……故意的?”

李錚莞爾,“故意?我可沒那麼大方,隻是有些事,我不想沾手,就必須要彆人沾手。要得到就必須要付出,他們既然想要繞開我的專利,自己生產。那幫我做個臨床,不過分。”

他啊,有時候是有點自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