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一更)(1 / 2)

重回80之大時代 小魚叉 5892 字 3個月前

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德培等人見李錚與戴維的互動,心中驚異更甚, 李錚居然可以在這種場合直接替羅氏做決定, 這不由讓眾人再次重新評估李錚對羅氏的重要性。

這倒是他們多想了, 李錚已經和羅氏簽了有關項目優先權的協議,羅氏董事會的目的已然是達到了,隻要實驗室能順利到李錚手裡,他們並不會關心過程。

戴維因為對華清諸人的出爾反爾十分不滿, 才會用總部的托詞來推脫,想要延緩捐贈儀式時間給他們一個教訓,不過李錚既然開口為他們解圍了, 他也不必枉做小人。

“那這樣是再好不過了。”趙德培長出了一口氣, 臉上露出了今天第一個真實的笑容。

略去吳照蒙的紅.頭文件發了沒兩日就宣布無效引起華清一眾員工議論紛紛, 以及裝修工人走到半路被叫回來直呼這外國大集團和華清不靠譜等事不提。

1985年6月,多曼與華國正式建交。多曼外交官在簽署建交協議的時候, 代表多曼總統公開表達了對華國對李錚的謝意。

雖然李錚的非洲之行是聯合國一力促成的, 疫苗項目成果還掛在香江李錚實驗室名下,疫苗生產後後續藥物研究更是和美國默沙東合作,但多曼這個非洲小國顯然更願意將這份功勞按在同是發展中國家、且對非洲諸國表達出明顯善意的華國身上。

華清校園裡,華國與多曼兩國國歌交替響起,李錚這兩個字突兀地出現在這段莊嚴而陌生的建交詞中, 令眾人不由肅然起敬。

華國翻譯將多曼外交官的建交詞重複了一遍, 華清人才意識到,外國人居然把他們剛聘請來的年輕教授的名字居然和國家名稱放在了一起,不由倒吸一口冷氣。

八十年代的電視娛樂節目還很少, 新聞聯播每戶有電視的群眾都要看的,建交儀式一遍遍重複播放,讓電視機前的所有人都記住了李錚這個名字。

也是這一日,羅氏與華清的捐贈儀式,在華清大會堂舉行。

因著黃曲南捅出的簍子,華國上層、華清燕大教職員工們大都知道了這次捐贈的內幕,因此主賓由本決定出席的國務中心領導人改成了教育部部長。

且這幾日燕大的教職員工可算是大大出了心中的悶氣,誰叫捐贈風聲剛剛出來的時候,華清那些人那麼趾高氣揚的,逮到機會就在他們耳邊說羅氏捐贈的事,現在不吱聲了。

心裡這麼想著,但看著主席台上那莊重的儀式,那些陸續到達的外國記者,燕大校領導們心裡還是不是滋味。

就算是借手送禮物也好啊,這種事怎麼就輪不上他們燕大呢。

主席台上兩側分彆坐著華清的代表和羅氏的代表。

戴維並沒有上去代表羅氏,而是以私人身份和李錚一起坐在第一排邊上。

台上代表羅氏發言的是羅氏華國區總負責人周開華,山城人,在德國慕尼黑大學求學五載,隨即進入羅氏德國分部,輾轉歐洲各分部十幾年,隨即因是華國人的原因被調來華國做負責人。

周開華在講話中毫不吝惜誇獎的詞彙,將華清與國際名校放在一起,聽得底下華清學子心潮澎湃。

下首外國記者閃光燈“哢哢”作響,趙德培字正腔圓地用華夏語講述著華清的曆史,一名外交部翻譯官迅速將其翻譯成英文在整個大會堂裡回響。

看著底下一臉嚴肅的外國記者奮筆疾書在筆記本上摘錄他說的一字一句,趙德培心潮湧動,通往國際名校的路,華清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李錚與這些記者也算是老朋友了,不過他今天顯然並不想搶華清的風頭。

不過饒是李錚再低調,還是有記者發現了他的存在,他和戴維側頭交談的照片和趙德培與周開華握手的照片擺在一起,上了國際報紙。

這兩張照片,足夠許多人看明白羅氏捐贈的真正目的。但那又如何,終究學術圈裡的人比起普通群眾來說,實在太少了。華清已然達到了他的目的,讓世界人民知道了華國有這麼所值得羅氏捐贈的學校存在。

同時,李錚歸華的消息再次被提起,華清適時宣布與李錚簽約的消息,華清的風頭一時無兩。

“李教授。”

“李教授。”

李錚騎著自行車穿過校園長廊,不時有華清學子和他打招呼。李錚覺得,回國真是個正確的決定,比起學生,老師的身份更加適合他。

距離捐贈儀式已經過了兩天,戴維已經回香江了,一起回去的還有周思甜。

那日周思甜和李錚一起返回大陸後,直接回了深市。

周思甜的手段很簡單粗暴,高層施壓加重金懸賞。

其實楊開建這件案子本就不是什麼疑難案件,那日楊開建和小賀在楊家不遠處的小樹林說話,看到的人也不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