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一更)(2 / 2)

重回80之大時代 小魚叉 5566 字 3個月前

“多謝了,還特地通知我這個消息。”

“候選名單從來都是保密的,不過五月份以後那些□□公司會陸續透消息出來,我想這個消息對你在華國會有幫助。”

是啊,諾獎的候選人,哪怕沒得獎,在華國都是了不得的事。

不過,李錚現在還真是沒有心思去關注這些。

因為他剛剛拿到了新一期的科學。

劉思朝等人奇怪地看了一眼,已經定定站在原地很久的李錚。

“李教授他怎麼了?”盧學科小心翼翼地問道。

劉思朝瞥了他一眼,你問我我問誰啊。

“咳咳,李錚啊,按照你的要求,以1號成分為主的128種低溫防腐配方已經出來了,我們抽測了一種,其對心臟冷凍後減緩消耗確實有效,但還不能做到無限時儲存。這128種隻是可能性最大的,這是個大工程,憑我們實驗室幾個人恐怕需要不少時間。”

李錚摩挲著《科學》的扉頁,“那就外包出去。簽正規的外包合同,可以給二作的位置。”實驗外包,是近年才興起的一種方式,將大型實驗裡需要重複測試的機械部分外包給其他實驗室,以解放勞動力加快推進實驗進程。

這是一種雙贏的方式,畢竟不是所有實驗室都能產生有效益的實驗成果。這種外包形式的產生,不僅給了小實驗室參與大項目的機會,還給了他們維持生存的可能。對大實驗室來講,一點傭金,就能解放勞動力,大大縮短研究周期,那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不僅是科研界,後世的軟件公司也經常采用這種局部程序外包的形式,很多偉大的軟件編程公司在起步之初,就是靠這種外包合同維持生存的。

而當初的芝加哥大學就是利用國內對這種外包形式不熟悉的漏洞,用外包合同代替了和華清的合作合同,也因此使得孟老先生帶著遺憾離開。

“好嘞!”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劉思朝迅速撤退,同時對著第九實驗室眾人比了個勝利的手勢。

這種一成不變的重複對比實驗,可憋死劉思朝這顆躁動的心了。

李錚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快速跳動的心臟平穩下來。

《科學》1986年3月刊,是它能載入史冊的一期,李錚上輩子在《科學》的陳列館裡麵看到過這一期的樣刊。

那時候《科學》的工作人員這樣介紹它。

1986年3月,《科學》上刊登了這麼一篇文章,文章主張闡明人類基因組的全部序列,從整體上研究人類基因組序列,破譯人類遺傳信息,促使人類在整體分子水平上全民認識自我。這篇文章的主人叫做杜伯克。

李錚不是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或者說,從他上輩子學生時代起,就無數次讀過這篇被許多生物學生奉為世界人類基因組計劃“標書”的這篇短文。

人類的DNA序列是生命的真諦,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與這一序列息息相關。零敲碎打式的研究不足以認識疾病的發生機理。人類應當用征服宇宙的氣魄來完成這一計劃,而且這一計劃應該成為國際性的項目!

李錚一字一句看著,心情不由激蕩起來,兩輩子的研究生涯,他已經很少會產生這種如毛頭小子一般的激動心情了。

好似少年看到自己心愛的少女終於出現的那種既激動又緊張的心理,令他格外新奇。

“再等一等,再等一等,我還差點東西!”李錚喃喃自語著,向實驗室門口走去。

他想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應該說後世沒有哪一個生物學家不想參與這個它,它在生物學史上的地位實在是太重要了。

隻是李錚知道,即使他現在在國際上名聲斐然,但憑現在的他還沒有資格參與這項計劃。

不提資曆,就說他這輩子的這些個項目,巴胺沙丁、碳青黴烯類抗生素、體外器官再生、器官儲存液還有多克病毒疫苗,這些項目都偏重於藥。

國際上都公認李錚是一個天才的製藥學家,但沒有人說李錚是一個天才的生物學家。而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無一不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生物學家,或者說致力於人類遺傳特征研究的生物學家。

作者有話要說:  上文關於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科普類描寫,來自於山西教育出版社出品,張大慶主編的《科學技術與20世紀的醫學》。

嗯,文中許多科普知識都是這本書的~本書為“科學發展觀”科普讀物:)

我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好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