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番外之大陽(1 / 2)

龍闕 石頭與水 5728 字 3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龍闕最新章節!

作者有話要說:  小時候,大陽覺著自己就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啦。他爹他娘都很寵愛他,大陽從小不說無憂無慮,也是一派順遂的長大。及至長大,大陽才明白,這世間當真是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

大陽十三四歲就給他爹交給他祖父帶出海去啦,在海上除了偶爾比較想念父母和大妞姐,因為有小夥伴們在一息,還有祖父外祖父的指點,另有傅趙二位師父教授學識,大陽過的也很有趣。待到十六歲回京,正趕上他爹對北蠻用兵。秦鳳儀以自己年邁為由,直接把大陽派到了北疆。去北疆便沒啥,隻是,“年邁”什麼的,彼時他爹不過三十六歲芳齡,就稱“年邁”,當真聽得大陽唇角直抽抽。

待北征大勝,大陽還朝,他爹親自把大陽接回東宮,極是欣慰的表示,兒子可用,以後就跟著爹聽政,處理政務吧。

大陽發現,他爹跟曆史中傳說中那些皇帝們完全不同啊,大陽讀過史書,知道許多皇帝都是至死不肯放權的,可他爹不一樣,大陽以為他爹讓他聽政,就是當朝跟著站班,然後,他爹處理政務時,他幫著打個下手哪。結果,完全不是大陽想像中那樣。他爹直接就給他講每道奏章中的貓膩,什麼樣的政務是皇帝必然要親為的,什麼樣的內閣處置便好,還有朝中百官各人的性情,他爹都會一一講給他知曉。然後,有什麼難做的差使,必然是大陽的。有什麼難辦的事,秦鳳儀也都交給大陽去為難,他自己完全不管。

秦鳳儀操心的是大陽的親事啦,在秦鳳儀看來,人這一輩子,沒有比找一個情投意合的妻子更重要的啦。大陽一直很中意大妞,這些年看下來,大妞對大陽也不是沒有情意,秦鳳儀與李鏡商量了一回,李鏡笑,“我問一問駱師妹,你問一問阿悅的意思。”

秦鳳儀點頭應下。

這麼些年,孩子們打小便認識,彼此間的情意,兩家長輩又不瞎。秦鳳儀李鏡也中意大妞,秦鳳儀看大妞長大,李鏡一向心細,大妞與大美自小就在一處念書。後來秦鳳儀做了皇帝,住進宮裡,大美念書也要選幾個伴讀,大妞便與大美住在宮裡的,李鏡在教導宮務時便時常帶著大妞一道。早在大妞及笄禮時,大陽在海外,還命人捎帶回了一支紅寶鳳鳥長簪送給大妞,李鏡就問過方家的意思。方家覺著一則大陽在海外,二則孩子們年歲都不大,還是再看看,倘屆時彼此有意,方家自然也是願意的。

如今,大陽十八歲了,大妞較大陽還大上兩個月。

秦鳳儀急著抱孫子,而且,他當年是沒辦法才憋到二十歲,他兒子又沒遇到難纏的老嶽父,完全不必受他當年的苦啊。隻是,大陽回京後一直忙,秦鳳儀覺著,自己便要幫著兒子張羅啦。

秦鳳儀在兒子的事情上很是儘心,他親自找了方悅,自大陽與大妞光屁股時就認識說起,一直從兩個孩子小時候回憶到兩個孩子是多麼的情投意合,直說了大半個時辰,說的嘴巴都乾了,喝了半盞茶潤喉,問方悅,“那啥,阿悅,你覺著兩個孩子的親事如何?反正我覺著,隻要是真心為孩子們好的,都不能拒絕,是不是?”

方悅哭笑不得,“按你說的,我要是不答應,豈不是就是不為孩子好了?”

“本來就是這樣啊。”秦鳳儀一幅理所當然的麵孔。

方悅笑,“我與陛下少時相識,太子也是我看著長大,隻要兩個孩子願意,我自情願。”

秦鳳儀道,“孩子們再沒有不願的。”

幸而人家大陽與大妞青梅竹馬的情意,不然,秦鳳儀這嘴臉,當真與搶親有的一拚。

大陽聽說他爹娘在給他張羅跟大妞姐的親事,也是喜的不得了,自己差使忙的要命,還要每天打發人過去大妞姐那裡送東西,隻要有空,他自己也會微服過去,討大妞姐的歡心。至於大妞姐嘛,自然歡喜。

兩個孩子的親事進行的十分順利,就是一直對外戚身份有些敏感的方閣老,也樂見其成。要知道,孫女這一去便是太子妃的位份,而且,兩個孩子是青梅竹馬的長大,情分不同尋常,再者,秦鳳儀雖則性子不同尋常,女色上卻十分自持,後宮也隻有李鏡一位皇後。大陽是秦鳳儀言傳身教出來的,方家也打聽了,出海這些年,大陽身邊也清靜的很。這樣的好女婿再不樂意,能樂意什麼人呢?

待大陽成親,秦鳳儀就開始等著抱孫子了。

秦鳳儀還對小夫妻許下心願,想在四十大壽前抱上孫子,鬨得大妞很有些害羞,大陽倒是很努力,因為,他也很想抱兒子哪~李鏡還說了秦鳳儀一回,嗔他口無遮攔。秦鳳儀才不管這個,他去找嶽父吃酒啦,嶽父大人是被他邀請回來參加大陽大婚禮的,當然,同時回來的還是景安帝。景安帝回京就住壽安宮。

大陽很給他爹爭氣,他爹在三十九歲那年就見到了長孫的麵兒。慶祝過長孫的出生,第二年便是秦鳳儀四十歲整壽,尋常萬壽,一向隻得三天慶賀,這一次,秦鳳儀破天荒的舉辦了五日。因著秦鳳儀當朝以來,朝廷愈發富裕,又逢皇帝陛下整壽,皇帝陛下想多慶賀幾日,大家也沒意見。畢竟,秦鳳儀這皇帝當的,值得大家為他大賀四十整壽。

這也是鄭老尚書致仕前的心願,參加皇帝陛下的四十萬壽再正式致仕。連一向在家為朝廷顧問,眼瞅著要活成人瑞的方閣老也拄著秦鳳儀賜給他的沉香木拐杖過來了為秦鳳儀賀壽。連帶著一直在海外征戰的景安帝、景川侯,也都受秦鳳儀邀請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