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1 / 2)

國家設計院的標準, 比他知道的任何建築事務所都要高。

他手上完整的橋梁設計作品屈指可數,而且隻參與過越江橋一個項目。

雖然他出過不少橋梁設計圖,但是大多是類似於曲水灣大橋的複合式橋梁, 沒有多少新意,更登不上國院的台麵。

律風點開電腦裡設計作品文檔,分門彆類放滿了他學生時代以來,設計的各項建築。

如果隻求數量,不限定橋梁主題, 他隨時能夠做出精美漂亮的作品集。

可惜,那些線條溫柔、綠色節能的建築物, 一定不是橋梁分院想看到的東西。

而是想看看他所設計的橋梁。

室內安靜的響起鼠標點擊聲音。

律風逐一查看了自己研究過的橋梁種類。

終於確定了作品集的完善方向。

做不到儘善儘美,至少要表達出他想要創造的橋梁世界。

橋梁分院, 第一會議室。

律風攜帶著麵試所需要的作品集、闡述ppt來到現場。

會議室外比他想象的更加安靜, 會議室兩扇大門緊緊閉合,門外站著個中年人。

他穿著樸素的夾克衫,一見律風便揚起笑容點點頭,“律風, 來了?”

這人語氣熟稔的叫出了律風的名字, 才自我介紹道:“我是設計部的馮漢林,快進去吧, 就等你了。”

說完, 馮漢林推開身後大門,像一個專業的引路員,全然不需要律風的寒暄。

律風習慣了國內各種客套話, 沒想到來了橋梁分院,他準備好的禮貌問候竟然根本不需要。

他帶著資料,走進會議室, 卻發現裡麵黑壓壓一片,坐滿了工作人員。

吵雜的聲音伴隨著上百雙眼睛彙聚過來,室內瞬間變得安安靜靜。

律風難得呆愣。

會議室第一排坐著一個領導模樣的中年人,他麵前擺放著厚重的打印文件。

這樣隆重的架勢,絕對不是麵試該有的氣氛。

他不得不低聲跟身邊熱情的馮漢林強調道:“馮先生,我是來麵試‘設計助理’職位的律風。”

而不是什麼同名同姓參加會議的其他人。

馮漢林一聽就笑了。

“對啊,英國獨立建築學院畢業那個、設計了越江橋的律風嘛。”

他眼角儘是慈祥溫和,“沒走錯,我也沒認錯人。麵試叫這麼多人來,是我們橋梁分院的習慣,這叫廣泛聽取員工意見,全方麵考慮求職者秉性。不用緊張,你就當成普通麵試,好好發揮就行。”

普通麵試?

律風掃了一眼滿滿當當的會議現場,跟隨馮漢林的指引走上寬敞明亮的講台。

巨大的投影幕布放下來,足夠會議室最後一排的員工,將幕布裡每一個字看得清清楚楚。

他餘光一瞥,發現會議室前方,立著一台攝像機,鏡頭後的燈光亮著,顯然正在運作。

這麼“普通”的麵試現場,他還隻在學校超級熱門的大課、講座上見到過。

國院的麵試……

這麼嚴格的嗎?

律風在馮漢林協助下,安靜的傳輸資料。

剛剛因為大門打開才安靜下來的室內,繼續泛起竊竊私語。

“這就是律風?”

“確實年輕啊,之前馮主任說年輕我還不信。”

“換我我也不信啊,越江橋用的又不是其他專利,那可是三角鋼型支撐——”

話語逐漸變得模模糊糊,偶爾幾個詞彙突兀的蹦出來,又迅速被吵雜的聲音掩蓋。

整個氣氛騷動起來,還伴隨著紙頁嘩啦啦翻動的聲音。

這場獨特的麵試,驚訝的不隻是律風,還有橋梁分院眾多設計師、工程師、研究員。

早在一周前,院裡就發了通知,今天在第一會議室提前入場,聆聽越江橋設計師闡述設計理念。

通知一出,外派的、出差的、休假的都震驚無比,分分鐘把院裡聊天群炸出99+消息提示。

越江橋的名字,已經成為了橋梁分院的討論熱點。

它成功采用曲水灣大橋專利技術的設計,令員工們覺得格外震驚。

即使他們翻來覆去看了報告,也有無數的問題,亟待解答。

“他在修正三角鋼型支撐參數的時候,是怎麼平衡橋型差異的?”

“越江洪水峰值和航道線高度為什麼會有0.86米的落差?”

各種疑問,導致了今天會議室爆滿的局麵。

還有不少員工沒法親自到場,紛紛在聊天群裡圈親切友好的馮主任,發出“給我錄個像”“幫我提個問”的呼聲。

於是,會議現場人有了,錄像有了。

馮漢林的筆記本上,還認真記錄了幾個值得一提的問題,就等著律風解說完,挨個提問回答。

“感謝各位的到場,那麼接下來我先闡述越江橋的設計理念。”

律風的開場,直接又簡潔。

會議室在他清晰的聲音裡,重回安靜。

ppt上的內容,在場的人已經看過了無數次。

然而,當律風說起越江橋的概念時,他們還是隨之翻動了手邊的紙張,跟隨設計師一起,回顧越江橋的信息。

對律風來說,這是一場麵試。

對橋梁分院來說,這是一場計劃之中、本就該有的交流。

他們手上的會議材料,印滿了越江橋的設計原理、越江數據,還有原封不動打印出來的《越江橋采用曲水灣大橋三角鋼型支撐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曲水灣大橋是橋梁分院的驕傲。

設計署名“國家設計院”五個字背後,是他們橋梁分院一百多位設計師、工程師,兩千五百個日日夜夜的付出和奮鬥。

經曆過的人,能夠銘記這段時光一生。

沒經曆過的人,聽著這些過往也會覺得與有榮焉。

最初,他們得知偏遠地方小公司的設計師解決了三角鋼型支撐普適性問題,對越江橋充滿好奇的同時,也充滿了不甘心。

好像自己精心養大的孩子,被彆人領走了似的,心裡升起憤憤不平。

可是現在,他們坐在橋梁分院會議室,親自見到這個年輕人時,心裡最後的憤憤不平,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害,律風都來應聘了,以後都是一家人,怎麼看怎麼親切!

親切的橋梁院員工,連聽ppt都聽得格外專注。

會議室裡回蕩著律風的聲音,台下翻閱資料、落下筆跡的輕微響動,像極了和諧美好的抒情曲,陪伴著律風講完越江橋。

一雙雙眼睛聚精會神地看過來,帶著律風熟悉的眼神。

律風在這樣的地方,感到輕鬆又愜意。

他不用采取什麼戰備狀態,更不需要提防被人打斷。

自由自在的用中文闡述自己對越江橋的設計,再沒有迎合外國專家換成英語的必要。

這種舒適的表達,律風很久沒有感受過了。

好像回國以後,他每一次解說闡述都要做好甲方無禮發言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