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Jenny Austen(1 / 2)

這次的第一組第一位出場的女單來自加拿大, 名字叫做Jenny Austen,今年18歲,跟叢瀾同齡, 不過由於生日不好, 比叢瀾晚一年升組。

她技術紮實但是有一點問題——個子過高,現在已經快一米七了。

與此同時,Jenny Austen的骨架並非是花滑女單選手普遍的小、輕巧,而是偏向厚重、寬大,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沒有任何的問題, 但對於需要做出三周跳躍動作的花滑女單運動員來講, 這是可以阻斷她花滑之路的先天條件。

大概正是如此,她將自己的基礎技術練得很紮實, 也是難得的Lz和F雙對的選手。

國內賽成績前五, 最好的是去年第三,Jenny Austen的參賽經驗豐富,隻不過她國際賽除了Jr時期以外沒有站上過領獎台, A級賽起伏不定, 最好可以到第八名,最差到過世錦賽的二十三。

孫婭然簡單介紹了這位第一個出場的女單選手:“她看上去有點緊張,在搓手,這也是她放鬆自己的一個動作。Jenny Austen的滑行非常有北美特色, 是下了苦功夫的, 但表演風格就有些獨特了。”

有時候不誇不是不想誇, 是找不到詞來誇。

孫婭然頓了頓:“她的技術很好,每一個動作都做得相對標準。你能從中感受到她的認真。”

【說了跟沒說一樣】

【我來說,這位姐可以說是頂著高貴國籍但是沒有優待的罕見選手,她P分很乾, 比沙漠好一點,大概就是摸著濕一點的沙子那種】

【可能比我們的彤姐要差一點的那種】

不是賽場上的所有歐美係選手都有充足的分數,都不被抓錯刃,都被裁判放過,就像是大鵝在索契周期內主推娜塔莉和V、E,其他國家的冰協也是如此。

沒有人能把所有的高分都均分給自家選手,因為第一隻有一個,能怎麼均?

更彆說,有的選手與自家冰協關係不近、沒有派係、教練組名聲不顯等等,原因各式各樣,還有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確實不太好,所以最後得到的待遇也是不確定的。

Jenny Austen的技術動作很不錯,但節目卻是差點意思,有時候甚至會給人一種張牙舞爪的觀感。

她的關節不是很靈活,在滑行裡對膝蓋的運用可以說是差勁了,總有一種蹲不下去的感覺。

但她的滑行是很流暢的,腳下的步法乾脆利落。

就好像舞蹈裡麵,同一個絞柱接撐腰的動作,有的人可以做得流暢自然柔美不失力道,還帶有自己的風格;有的人確實完成了這個動作,也符合標準,但就是乾乾巴巴的,讓人看著費力難受。

褚曉彤哪怕早期的肢體動作再少,也能讓人看出節目的美;但Jenny Austen不同,她很努力去做,卻無法提升節目的觀賞性。

所以她的P分乾涸,是公認的有道理。

【屬於裁判閉眼都沒辦法給高分的那種】

【不過她技術是穩的,我很喜歡她的認真,那種感覺】

【你說她的P分有沒有水呢,這也不至於,但你說水了呢又看不出水在了哪裡……】

孫婭然:“她的合樂性不是很好,有些步法是沒有卡在節奏上的。有點忽略音樂了。”

很多選手都有的弊端,要麼是對音樂不在意,要麼是滑high了無法去配合。

不是所有人都對音樂敏感的,能做成叢瀾那樣的,很少。

第一跳3Lz落冰不穩摔倒,跳接燕式出現扣分項定級為二,除此之外的技術動作倒是還好,GOE加分不高,不過聯合轉和躬身轉都定滿了,接續步也是四級。

【來了來了來了,技術回放到了】

【好期待,這是我第一次對藍莓以外的人如此期待!】

位於比賽場的觀眾們,基本上也知道了WINGS的存在。

他們的表現就是瘋狂地鼓掌。

“加油加油超棒的!”

“快給我看數據!”

“妹妹棒棒噠!”

順便給這位女單加油鼓勁。

現場的Jenny Austen不是很懂為什麼她比完了以後,大家給予的掌聲會如此熱烈,她聽著四麵八方傳來的聲音,失誤的委屈一掃而空,與觀眾致謝後,她滑到了場邊,撲到了教練懷裡。

如大家所願,WINGS新技術在花滑賽場上的優勢所在,於Jenny Austen的短節目《堂吉訶德》裡,首次展現。

技術回放第一個動作是摔倒的3Lz,在慢放過程裡,畫麵左下角出現了三行數據。

孫婭然:“最高點的高度是40.2厘米,遠度2.44米,角速度最大為4.46弧度/秒。”

角速度與轉速正相關,也就是轉速越快,角速度越快。

每個選手的轉速不同,自身條件也不同,高遠度更是有差異,旋轉時有些可能會做延遲轉體、有些很快收緊、有些喜歡提前打開等等,不同的因素導致不同的結果,Jenny Austen的3Lz數據是這個跳躍的,下一個3Lz可能會與之有差異,這都很正常。

但大體上,是與這個數據近似的。

不可能出現她的3Lz高度猛然提升變成五六十厘米,也不可能遠度成為三米。

所以參考價值肯定是有的,起碼對於3Lz這個跳躍是這樣。

【】

【數據!實際的數據!】

【愛死了,我已經能想象到這場比賽的腥風血雨了】

【啊啊啊啊啊居然能蹲到官方給數據的一天!】

雖然想過,也假設過,聽到了孫婭然賽前簡單提起新技術的作用時緊張過,但真的等到了這一刻,人們還是很激動。

技術粉深挖規則和動作,為的不是好玩,是能夠有理有據地分析選手們的技術實力。

測算數據這點,很早之前就有人做了。

日本的電視台還專門做過這樣的內容,找了嘉賓來跳躍,測算她的高度遠度等等。不過請來的不是知名運動員,而是一些同樣在學習花樣滑冰的人。

還有從花滑從業者的跳躍數據,去倒推一線選手數據的。

大部分冰迷沒有這樣的機會,最關鍵的是,說到底,他們想要知道的數據不是誰私下的訓練、哪一個瞬間的跳躍,而是一場實實在在進行的比賽。

比如年初的世錦賽上,叢瀾的長短曲的每一個跳躍都是什麼樣的高遠度,有著什麼樣的軸心。他們更想測量一場比賽,而不是叢瀾的一個訓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