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 51 章(2 / 2)

他讓手下帶著薛文泰去請大夫,倒也不怕人跑了,這父母還在這兒呢。

更不用說這片的村鎮都是流放之所,犯人們雖被限製了住處,但離開住處走走也是可以的,再怎麼走,也走不出鎮子。

薛和泰握緊手裡最後的一顆珠子,心中沉悶,作為被流放的犯人,他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夥計,但銀錢卻是得的極少。

管理這塊地方的官差更是對著他們一家盯的比較緊,或許是皇城裡的哪位特意下的命令吧。

這些天錢都被他想儘辦法地換了藥給父親,妻子偷偷給他的兩顆珠子已是最後的家底,如今其中一顆已經給了官差,這最後一顆對他們珍貴非常。

他們沒有被磋磨的太過已是萬幸,大概是皇城中的那位舊識還記著他們,對他們施加了些許庇護。

………………

紀新知一行人接著朝著西南前行,那裡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偏遠,瘴氣,土地貧瘠,還有被流放的犯人。

封建皇朝對犯人最大的懲罰除了死就是流放,這流放也有區彆。

有些隻是剝奪大部分錢財,讓你去到人生地不熟的鄉村,不能經商,不能科考,就那麼做個翻不了身的泥腿子活著。

還有些則是有官差看管,每天都有義務勞動,如同牢中的犯人一樣。

這種的,一般都是重犯。

不過在當今聖上越發張狂之後,不少讓他看不順眼的官員也得到了這種處置。

西南那邊,這樣被流放的官員數量不少。

紀新知嘖嘖稱奇:“大梁居然還能撐到現在,真是稀奇。”

紀宏義沉默了會兒,道:“他到底是陛下,我們也都是大梁子民。”

紀新知和94感歎道:“所以說封建王朝最厲害的是什麼,就是把忠君愛國的思想洗腦進每一個人腦子裡。”

“除非做的太過分,不然都覺得皇帝還有希望,他會改的,他還是在意子民的。”

“說著說著,自己都信了。”

94:“古人很少會有謀逆的想法,他們一般都會指望下一任皇帝是個好皇帝。”

紀新知對這種思想表示拒絕,不過他也不好說出來,自己是社會主義下長大的,公平民主幾個字刻進骨子裡。

他們生長的時代背景與現代不同,無法互相理解也是正常。

不過也不是什麼大事,現在還有改的機會不是。

紀新知看向紀宏義,對著他的大哥甜甜一笑,紀宏義摸了摸他的頭。

紀宏義此行的目的是自己的忘年交好友,曾經的太子太傅——薛文華。

想到好友的遭遇,紀宏義有些惆悵,他其實也對大梁的未來產生過迷茫,軍中也有好友勸過他不如造反。

但他害怕,與外族的戰鬥已經導致邊疆百姓生活困難,若是大梁自己內亂,戰火將會卷席全國,到時候會死多少人?百姓們背井離鄉,會餓死多少人?

接連的征兵又會讓多少人家支離破碎?

最主要的是他知道自己不是做皇帝的材料,他做不了一個好皇帝,他不能那麼擅自地把所有人都牽扯進戰爭中。

他若是成功了,大梁將會一團亂,他若是失敗了,大梁也會一團亂。

以前皇帝還沒有變成魔人的時候,雖然荒唐了些,但百姓的日子還能勉強過。太子的性格溫和,對百姓很愛護,做一個守成之君未嘗不可,他們這些臣子還可以指望太子登基。

而現在魔人以人為食,他們不造反也不行了。

剛開始成神時,紀宏義還是迷茫,不知道該怎麼做,不過在知道簡學民和紀元凱會是未來的皇帝與丞相。

還是流芳百世的那種,他心中的迷茫就散去了,如今,他們與魔人之間必有一戰,而一位好皇帝已經在等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