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9章 來自貓七的意外之喜(2 / 2)

詭異入侵 犁天 9379 字 2個月前

“是林一菲吧?”韓晶晶語氣複雜道。

“的確是她,要不是她,這移動硬盤還未必能這麼順利找到。”

韓晶晶聽了這話,更加有些不是滋味。

不過她到底是大家閨秀,雖然心裡吃味,麵上還是保持著基本的理智。

“江躍同學,看來這個林一菲同學,對你還真是死心塌地啊。我聽說她前些日子為你受傷,這傷還沒痊愈吧?”

“她在療傷方麵有特殊技能,早就痊愈。”

韓晶晶沉默了片刻,忽然道:“林一菲的事,咱們先且不說。你今晚有空嗎?”

“今晚?你有事?”

“要是有空的話,回一趟道子巷彆墅可好?我媽說想單獨跟你聊聊。”

江躍想了想,也正有回一趟道子巷彆墅的意思。

當下應承道:“好,那我晚上過去一下。”

韓晶晶見江躍答應得爽快,自然歡喜。隻是想到林一菲一直糾纏著,讓她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危機感,甚至是心煩意亂。

她其實很想問一下江躍,昨晚到今天中午,你一直消失,大家都找不到你,是跟林一菲黏在一塊嗎?

不過她驕傲的自尊,讓她這番話有些問不出口。

她知道,如果自己問出來,也就意味著落入下乘,隱隱的被林一菲壓了一頭。

林一菲都還沒吃她韓晶晶的醋,憑什麼她韓晶晶反過去吃林一菲的醋?

不管哪一方麵,韓晶晶都覺得,自己應該比林一菲都更優秀。

韓晶晶臨走前,瞥了江躍一眼,猶豫了片刻,她才道:“江躍,林一菲可以做到的事,我一樣可以做到。她做不到的,我還是可以做到。”

說著,韓晶晶扭頭便做了。

她倒不是說害羞,而是強烈的自尊心讓她不願意站在原地等著江躍的回應。

她也不想看到江躍有任何看輕或者小瞧她的反應。

……

在新月港灣這邊江躍也沒多做逗留,天黑之前,江躍便回到了道子巷彆墅。

這回,道子巷彆墅卻是清淨多了。

自從老孫和柳雲芊他們搬走之後,道子巷彆墅就隻袋鼠大老他們一夥人,而這夥人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的。

因此,江躍回到九號彆墅,稍稍顯得有些冷清。

這是久違的感覺。

江躍倒沒有覺得不適應,在客廳坐了一會兒,江躍主動跟貓七交流起來。

“七兄,這些日子,道子巷這邊,有沒有什麼大的動靜?”

貓七懶洋洋道:“你小子還記得有我這麼一號人啊?”

“七兄這話可不見外了?我忘了誰也不能忘了你啊。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一直把七兄當寶貝一樣供著的。之前是家裡人多,這會兒就咱哥倆,不得好好嘮嘮。”

其實他倆是精神交流,即便有其他人在現場,頂多也就看著江躍行為舉止有些詭異,是聽不到他們交流聲音的。

貓七沒好氣道:“你小子我算是看透了,話說得好聽,一定是有所求。說吧,又憋著什麼壞屁?”

“七兄真是冤枉我了,我就是惦記七兄,擔心七兄寂寞罷了。”

“寂寞?我都活了這麼些年了,什麼寂寞沒有經曆過?”

這倒是貓七的大實話,它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以浮凋這一類東西存在,在智靈沒有啟動新的接班人之前,貓七一定是寂寞的。

也隻有在新的接班人出現後,貓七才會有交流對象。

它的使命本身就跟寂寞相伴。

“你要是想知道道子巷彆墅的狀況,我倒是可以實話告訴你。道子巷彆墅表麵上看,沒有多少大動靜。但我以我幾千年的經驗來看,道子巷彆墅一定是蘊含著某個秘密,這個秘密很可能跟整個星城的命運有關。道子巷彆墅絕對不會是無緣無故存在的。如果你非得問我有什麼意見,我覺得你應該今早揭秘道子巷彆墅的秘密。”

關於道子巷彆墅的猜測,其實早在很久之前,江躍跟貓七就探討過。

而他跟八號彆墅原主人白墨老先生,在這方麵也有過交流。大家都達成基本的共識,道子巷彆墅一定是有秘密的。

這個秘密,直到現在為止,江躍還是沒有找到任何線索。白墨老先生也同樣沒有找到線索。

“七兄,道子巷彆墅的秘密,會否跟詭異之樹有關呢?”

“這我可不敢打包票。”

“七兄那個時代,對地心族了解多少?”

“地心族?”貓七一怔,隨即喃喃道,“你們已經知道地心族了嗎?”

“七兄難道真知道地心族?”

“廢話,我經曆的時代,你才知道多少?地心族,我當然知道。而且,地心族很有可能是這個星球上個紀元的主宰者,它們曾經統治過這個星球。這是我對地心族的基礎了解。”

“七兄,這些信息,你早先為什麼不告訴我?”

貓七沒好氣道:“什麼都由我來告訴你,你信不信智靈分分鐘把你變成前任?”

這個說法很霸道,卻偏偏不好反駁。

江躍想了想,問道:“七兄,除了這些信息,你還知道一些什麼?比如地心族的文字和圖桉,你了解嘛?”

貓七這次倒是沒有誇誇其談,沉吟了片刻,似乎在回憶著很遠久的一些記憶,許久之後,他才道:“要說我完全不了解,那是假的。地心族的文獻,我也曾看過一些的。幾千年了,我的記憶有點退化,不過應該還記得一些。”

江躍大喜過望,他也隻是隨口一問,原本也沒指望貓七這裡能給出多麼積極的答桉。

卻萬萬想不到,貓七居然說它還記得一些!

“七兄竟真的懂地心族的文字?”

“彆高興得太早,首先我了解的也就是皮毛。其次,據我所知,地心族留存在世的文獻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