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勸說呂布(上)(2 / 2)

“巧了。頌也是這般想的。”

等第七日一過,密切關注呂布動態的崔頌二人獲得貂蟬傳信,確認呂布這兩日“心情不佳”,正是“威逼利誘”的好時候。

既然想跟呂布拉關係,就不太好兩手空空地上門。

郭嘉卻是既不帶金也不帶銀,隻準備了一隻嗓門嘹亮的野雞。

崔頌:“……?”

注意到崔頌眼中的疑惑,郭嘉解釋道:“禮以為之用,周公吐哺而歸心。若能策反呂布,以上禮待之又有何妨?”

崔頌仍是不解,又聽了幾句才明白過來——

原來,在漢朝,送野雞是士人之間的一種理解。野雞就是“雉”,取諧音“摯”,認為野雞這種生物“不可誘之以食,不可懾之以威[1]”,“士行威介,守節私義,不當轉移[1]”,也就是說,野雞們在士人看來品格高尚,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不為五鬥米折腰,腿一蹬就能發個牌匾,上書「道德的模範」五個大字。

所以士人之間常常用野雞當禮物,表示對對方品格的讚揚。

呂布不是士人,郭嘉卻用“雉”為禮,雖給了呂布極大的尊重,但在時人看來,未免有些離經叛道,指不定還要被士人斥責“有辱斯文”。

郭嘉以為崔頌不能理解他的做法,便特地做了解釋——“禮以為之用”,禮不但是禮節,還是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隻要基本的禮節到了,不管目的是什麼,對象是什麼,在他看來都無關緊要。

然而郭嘉弄錯了一件事——崔頌根本不是因為不能理解他的做法而感到奇怪,而是完全不知道這個典故。

哪怕崔頌惡補速成了許多漢朝的常識,卻仍然有遺漏之處——比如這個士人之間互送野雞的禮節。

再次迷之過關的崔頌決定找個機會查漏補缺。也多虧他眼前的這個人是郭嘉,哪怕他真的犯了錯也無需擔心。

帶著這樣的想法,二人提著一隻野雞,朝呂布府上遞上了拜帖。

呂布作為董卓手下數一數二的猛將,又是名義上的義子,平時給他送禮的人不知凡幾。可他送了收了這麼多孝敬,還是第一次收到野雞這種……可以稱得上樸實無華的登門禮。

呂布家的客卿是個擅長逢迎的讀書人。他恰與呂布商量時事,見到這兩隻野雞,一張口就給呂布打了兩個馬屁:“這對野雉來得巧,來得妙!將軍之路定會像這對雙雉——福氣雙臨,步步高升,聲名遠揚,義氣無雙。”

呂布給丁原做過主簿,自然是讀過書的。他知道雉的含義,知道這東西和官運亨通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然而好話誰不愛聽,何況這東西本身是個好兆頭。

再者,雉實際上也代表了士人之間對彼此的讚揚,是身份的象征,代表著為人與身份上的雙重承認與重視。

不說呂布本身對這種禮物的看法如何,這種彆出心裁的禮物,總歸是產生了奇貨可居的效果。

呂布想知道到底是誰送給了他這麼神奇的禮物,便叫門房把人放了進來。

見到來人,他瞿然一驚:“是你?!”

崔頌曾拜訪過呂布,又在董卓的宴席上露過麵,早就做好了,會被呂布認出來的準備。

崔頌原想直接擔任說客這一角色,但郭嘉不同意,隻讓崔頌陪他演一場戲,由他遊說呂布,不讓崔頌沾手。

崔頌細想其中緣由,驚覺郭嘉此舉約莫是為了保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