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清晨,臨川的空氣裡還泛著一絲涼意,在春困的魔力之下,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選擇來個要啥有啥的懶覺。
而勤奮的打工人,此時卻早就已經開始起床乾活了。
因為小孩子才做選擇,而成年人沒有選擇。
彼時,一輛輛的集裝貨車從盛視廣告廠出發,來到了理工大學,在出具了文件之後進入學校,最終抵達了學校主路的商業步行街。
負責安裝的老師傅跳下車,隨手點上一顆煙抽了兩口,眼神四下張望。
確定了位置,目測了距離。
老師傅揮揮手,吆喝著隨車工人抓緊開工。
很快,巨大的校花排行榜被抬到了距離喜甜十米外,也就是商業街和宿舍樓之間的步行道旁邊,豎起來安裝了底座,他們又用鐵絲加固了兩道,以保證風吹不倒。
除此之外,各種立牌、橫幅、旗幟,也被陸續的懸掛齊全。
短短半個小時的時間裡,理工大學最繁華的位置全都是隨處可見的知乎logo、校花比賽的標語和喜甜的營銷廣告。
這氛圍營造的,就好像是過年時做促銷的萬眾商城。
“搞完了,撤!”
老師傅一點廢話沒有,揮手就讓工人上車,然後拉著剩下的物料,沿著興紅大道來到了師範學院,將剛才那一套又重新來了一遍。
等所有的物料都安放齊全之後,董文豪已經帶著兩個助手來到了師範大學,與李主任見了麵。
雙方按照原定的計劃,在提前準備好的教室裡對兼職大學生進行了麵試。
勤工助學是知乎和拚團項目的助推器,也是保護傘,如果沒有這個名頭,江勤的推廣計劃可能要耗費很多沒必要的時間。
但同時,江勤又並不希望勤工助學隻是一個“好用”的名頭,更希望能切切實實地把這件事做下去。
一方麵,推進助學項目對於項目的信用背書有很大的好處。
另一方麵,家境貧寒的人也確實具有一定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
“各位領導老師好,我是5號,我叫戴玉。”
“我叫曾勇……”
“老師好,我是白航航……”
董文豪已經經曆過好幾次這種場麵了,畢竟科技大的兩個主管就是在他手裡選出來的,再加上他有過在文學社麵試社員的經驗,所以整個過程都手拿把掐。
哪個學生適合,哪個學生不適合,哪個學生可以培養,哪個學生要格外注意。
老董僅用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就能把一切區分清楚,然後筆尖一劃,無情又專業。
李主任就坐在他旁邊,剛開始還忍不住插幾句話,結果發現沒啥吊用,於是就安安心心地當起了吉祥物,隻有在攝影師拍照的時候才會坐直身體。
這也讓他不得不感歎,江勤帶出來的團隊,果然有一種直擊目標中心的淩厲和乾脆。
他們師範大學也有自己的創業團隊,但和臨大來的這批人相比,真的就像是在做遊戲。
可都是大學生,差彆到底在哪兒呢?
總不能說臨大的學生成績好,那就做任何事都比二本院校的學生牛吧?這根本沒有科學根據。
“剛才那個人為什麼不留下?他的兼職經驗挺多的啊。”
“來之前我們老板說過,說話太油,想法太多,故意套近乎的都要謹慎,他占全了,不能要。”
“這樣的人不是更適合做項目推廣?”
“老板從來都沒錯過,所以我們不用考慮其他可能性,隻需要完成目標就行。”
李主任聽完之後抿了下嘴,忽然就明白他們學校的創業團隊和江勤的創業團隊到底差在哪兒了。
招募一批員工並不是難事,隻要你有錢就行,但能讓員工徹底信服自己,按照自己指定的規則來辦事,這裡麵的學問可就大了。
那個江勤年紀輕輕,手段真的是層出不窮。
就像前幾天,他連味兒都還沒咂摸明白呢,莫名其妙就成了指導老師了。
邪門兒,真他媽的邪門兒。
而在師範大學麵試兼職大學生的同時,理工大學那邊的麵試也即將開始了。
寬敞的走廊裡,一大批的學生拿著信息表依次入場,逐漸在講台邊站滿,不是因為大學生主動積極,主要還是因為給的太多。
“麵試官好,我是1號,我叫羅健偉。”
“我叫肖玉珍。”
“老師好,學長好,我叫陳安華……”
看著一茬一茬的麵試大學生,來存慶不由得開始緊張起來。
他雖然性格比較穩重,但是和孫主任坐在一起麵試彆人,還是會有一種沒底氣的感覺。
他旁邊的丁巧娜倒是思維活躍,社交能力夠強,但在這種比較正式的場麵也是有點慌亂,所以全程都在默默打分,沒有開口。
“老師好,學長學姐好,我是13號,顧甜甜。”
“先做個自我介紹吧。”
紮著馬尾的顧甜甜抿了下嘴,開始做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