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分站的夏日特惠申請,深城分站的暑期促銷申請,粵城的好評榜折扣節,還有部分二三線城市的聯名活動……
這些申請單都已經由魏蘭蘭和譚青審批過了,通過的顯示綠色的對號,不通過的顯示紅色叉叉。
但是列表裡還會專門為江勤留存一份,等待他的審批。
如果在24小時之內江勤沒有給出意見,那麼就先按照現有的處理結果進行。
京都分站的經費審批最近比較頻繁,因為每日特惠的推廣範圍開始增大了,從原先的核心業務區,逐漸向著其他區域輻射,方向大概是東西兩城。
財務部審批之後給出了意見,然後抄送到了江勤這裡,由他做最終決定。
江勤仔細審閱之後,審批了兩筆費用。
一筆是組織召開小區文藝彙演的費用,用來增加社區群組的粘性,提高拚團在社區用戶心中的“家人感”。
另一筆是線下廣告的費用,因為做社區團購需要很高的信任度,而這部分的信任度還是要通過電視、新聞來傳遞的。
尤其是電視廣告,在一些中老年人的心裡很有權威感,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電視購物頻道。
“大眾點評和拉手網現在什麼反應?”
姚盛東在線上回複:“大眾點評最近在招地推,看樣是也想搞社區團購,但是招聘廣告投放了一個月了,卻沒有接下來的動靜。”
江勤想了想:“他們前期應該沒有這方麵的布局,預算、結構調整和業務升級都要再三思考,估計心裡也猶豫的不行。”
“應該是這樣,老板英明。”
正如江勤所料的那樣,大眾點評目前陷入了一種非常被動的狀態,因為每日特惠和他們的業務並不衝突,相互不會影響,按道理來說可以和諧相處。
你做你的線下配送,我做我的線上團購,不但不會互掐,可能還會互相受益。
但是誰都明白,當拚團的社區團購線鋪過來,一旦成型,立馬就會反哺他們的到店業務。
到時候消費者群體壯大,再樹立一個網紅門店的典型,經過頭條的宣傳,那些商戶就會主動去找合作。
然後,拚團又開始良性循環,而循環過後,死的必然是他們這些競爭對手。
如果大眾點評想要狙擊拚團,那麼他就要談渠道、招地推、還要設立一個全新的分部,升級自己的網站,做新的預算。
這些都是拚團提前了幾乎一年開始準備的,還接手了其他網站不要的地推,如果大眾點評要跟進,投資金額會很巨大。
因為想要在短期之內追上去拚團的進度,燒錢是肯定的。
所以,大眾點評內部也是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個是不看好社區團購的鋪設,一個是覺得不搞這個就隻能等死,這種兩難的境地讓公司高層難以決策。
他們私下也和拉手那邊通過氣,但是拉手表現的一點都不慌張,表示自己不會下場。
甚至,大眾點評還覺得他們最近有點擺爛,種種表現都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已經挖好坑等死了嗎?
兄弟能不能振作一點,現在還沒到塌房的時候啊。
可最奇怪的是,拉手網沒什麼反應,但也沒有一種想要投降的垂喪,反而有種莫名的胸有成竹。
陳嘉欣自從滬上回來之後,官升一級,成為了京都區的總負責人。
這是因為她雖然沒從拚團的手裡拿下滬上市場,但是建立的商圈體係卻讓大眾點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沒有地圖服務的缺陷。
所以這一次,她和拚團又在京都成為了對立方。
目前,公司針對拚團的業務並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於是陳嘉欣安排楊學宇去探聽拉手網的內部消息,想了解他們為什麼絲毫不慌。
“羅總,最近周末了,出來喝杯茶?朋友送了我一盒武夷山母樹大紅袍。”
“留著,等我回來喝!”
“你又出去旅遊了?”
“我被派去甬城了,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回來,我就說你傻,非得跳槽去大眾,但願你將來不會後悔。”
“?”
楊學宇懵了一下,心說甬城是南方二線的布局啊,那裡是糯米網的業務區吧。
當初糯米網被拚團揍的蒙蒙的,立馬就調轉車頭,去南方布線,要和窩窩團競爭,以此來換取時間,等待百度地圖的數據庫建立。
拉手網這個時候去南方市場摻和一腳是為什麼?他們要放棄大本營?
媽的,說好的戰略合作呢?結果都跑了,難道接下來要讓大眾點評硬抗拚團?他們到底怎麼想的?
糯米網南下不過是權宜之計,升級地圖服務之後肯定還會返回來,然後再融資奪回失地,可你們拉手又要借什麼重返一線市場?
最近的作息完全亂掉了啊,腦子嗡嗡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