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頭條的前一批消息放出去之後,網民對於配送服務的評論也逐漸開始增多。
很多人都在感歎科技的發展讓生活更方便,但也有很多人在抱怨,說自己這邊為什麼沒有外賣配送。
輿論的勢頭,一片大好。
於是江勤又讓路飛宇追加了幾篇新聞,報道的側重點從漢堡皇門口排隊,轉移到了快點餐的介紹上麵。
“老板,快點餐上新聞了!”
“怎麼說的?”
“說身著粉衣的快點餐外賣騎手,為這個出行不便的冬天增添了一抹暖心的顏色。”
“嗬,這小詞兒用的,還挺會寫的!”
快點餐的老板叫席鐘文,做點餐業務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
之前一直做的是電話訂餐,就是外包附近商戶的配送業務,談低價,賺差價,然後去寫字樓貼廣告,形成需求鏈。
寫字樓裡都是一些需要解決三餐問題的白領,有時候一個電話打過來可能要訂很多份。
在賺取商家差價的基礎上,他會再加收一筆配送費。
但訂餐的數量如果多的話,他收取的配送費相應就會降低。
為什麼?
因為訂的多了,光差價他就能賺很多。
而且訂一份和訂十份都是一次性送去的,成本並不會增加多少。
在這種訂的多配送費反而會有優惠甚至減免的情況下,席鐘文逐漸開始越做越大,承包了好多家公司的送餐業務。
然後他就電話指揮,讓手下的配送員去取餐,然後送到指定的位置。
你要說能賺多少,其實不算多,因為這一行的人工成本很大,而且是很難壓下去的,但好就好在他家的業務一直都處於增長態勢,讓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不過既然是做生意,想往大了做是一個不由自主的想法。
席鐘文也是這樣,逐漸開始不滿足於現在的規模。
後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刮了起來,智能手機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各種app湧現,在極短的時間內改變了大眾的生活。
這讓席鐘文動了心思,開始思考訂餐業務和互聯網的融合。
於是在去年的九月份,快點餐訂餐平台正式成立。
但就像餓了不遇到的那個瓶頸一樣,想做大這個行業,限製他們並不是電話、短信或者網絡這些點餐形式,而是配送員的數量。
人工成本是很貴的,除非有大額資金投入,否則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大。
席鐘文也找過幾家投資機構,但很多人一聽就擺手。
團購大戰的慘烈還近在眼前,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行業競爭讓很多創投機構都不太敢下場了。
但席鐘文沒想到,這次的雪竟然下的這麼大。
他們後台的訂單跟瘋了一樣激增,根本就送不過來。
於是他趕緊讓快點餐的市場經理又招來了一批兼職工,多達五十個。
當然了,他更沒想到自己的訂餐平台竟然上了頭條,而且還被針對報道了一整天,現在隨便一刷,網上就全都是他的快點餐的新聞。
席鐘文覺得自己簡直遇到了菩薩。
而今夜頭條的強力宣傳,也很快就讓一家名為卓越創投的機構打電話過來,想要找席鐘文聊聊快點餐。
潑天富貴!
席鐘文預感到了一場破天富貴!
下午三點鐘,席鐘文帶著團隊裡的幾個合夥人,趕到了卓越創投。
此時,卓越創投的老板魏成坤和投資人韓亮正在會議室等他們,雙方見麵後進行了親切握手。
“席總,我們在今夜頭條看到了快點餐爆單的新聞,很看好快點餐的發展模式,不知道席總有沒有想往大做的想法?”
“這個,當然有啊,就是現在資金有點困難。”
“我們就是為了幫你解決這個問題的。”
“……”
下午三點,席鐘文從卓越創投的公司出來,完成了和投資人的第一次碰麵。
而經過這次的碰麵,他很容易就能看到了魏成坤和韓亮的心動,也就是說,拿投資的事情差不多穩了。
不過魏成坤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複,而是說要評估一下,順便考慮一下資金和占股的事情。
於是,雙方約定下周再見一次。
而下次見麵,談的就是入股資金以及占股比例,還有一些細節方麵的問題了。
形勢,一片大好!
與此同時,在餓了不的總部,張煦豪也換上了西裝,和陳嘉欣一起抵達了京都,來到了大眾點評的總部。
張煦豪之前和陳嘉欣商量過,希望她可以通過大眾的人脈,聯係上騰訊的投資經理彭勝。
但和阿裡的投資經理一樣,彭勝也是察覺到了外賣行業可能要比團購行業的燒錢規模更大,所以巧言婉拒。
再說了,就餓了不現在這個體量,還不值得他們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