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清明節前夕,溫度逐步升高,外賣市場大戰正酣。
此時,拚團在四大一線城市,十五座二線城市的分站,全都獨立出了一個外賣業務部。
其中包含了運營小組、技術小組、地推小組、商務小組及宣傳小組。
與此同時,拚團的內部管理係統進行了一次大升級。
拚團網的數據後台被接入了進來,團購到店、社區團購正式開始嘗試全線上運營模式。
也就是說,為了團購所建立的分站,此刻浴火重生,無比絲滑地進入到了另一個領域。
而這兩個領域之間,幾乎是沒有壁壘的。
很快,拚團外賣事業群正式建立,首先開始展業的一線城市,由葉子卿、關深、邢向明、戴誌濤主管,直接對接江勤。
而二線城市分站,則由原拚團分站經理主管,也是直接對接江勤。
就像他們做全國團購那樣,外賣行業的整個展業過程的所有反饋、審批和對接,將全部借助內部係統的高效性,隨時聯動每個部門,使命必達。
隨後,拚團外賣正式上線。
但是沒有廣告,沒有宣傳,一切都低調的像是錦衣夜行。
不過拚團注定不是兩年前的那個拚團了,一個龐然大物再低調,也不可能藏得住。
更何況,bat三家早就在盯著拚團了。
是,錦衣夜行,但也架不住他們專門安排人負責盯著你的狗動作啊。
“拚團下場了。”
“聽說沒有,拚團下場了?”
“壞了,狗來了……”
口碑外賣的目前由羅賓和羅平做運營,兩個人剛剛吃掉了快點餐的大半市場,回來之後就聽到這個消息,頭皮瞬間一麻。
而老馬此時正在開會,講述外賣行業在阿裡o2o領域布局之重要性,聽到消息也是一陣沉默。
拚團進入外賣行業,在他們看來是必然的。
團購的暴君,不可能放過外賣這個巨大的市場不做,這根本不用懷疑。
但即使有了心理準備,很多人還是有種撲麵而來的窒息感。
拚團的商業打法和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不同,他們出手毫無章法,沒有底線,通常都是一頓亂拳就來了。
門派,路數,你根本都看不清楚。
可是等打完了,對麵的人死了,找個仵作過來驗屍,你才發現,他們的每一記亂拳幾乎都打在致命的弱點上。
這樣的對手,你怎麼防?
於是,幾家大廠準備加大投入,搶拚團之先機,迅速擴大規模。
團購和外賣,不是一個路數。
就像騰訊的qq和是社交天花板了吧?
但當微信進入市場之後,先是被飛信爆錘,又差點被米聊乾死,不也是一個道理。
於是,整個市場因為拚團入場的消息,加大了補貼力度和擴張速度,轉眼之間,整個行業開始火紅一片,加入到騎手行業的人突破了二十萬。
而四個頭部網站,此時也打響了遭遇戰。
口碑外賣和糯米外賣入駐滬上,廣告打的滿天飛,但最後兩家加起來,市占率都隻做到了餓了不的三分之一。
而餓了不則迅速入駐京都,轉眼吞掉了他們一半的市場。
用三分之一換二分之一,餓了不出手就打出了氣焰,市占率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五。
從拚團到餓了不,大廠魔咒似乎要被打破了,資源也好資金也好,這些優勢仿佛一點作用沒有,草根企業反而越發亮眼。
“大廠,也不過如此。”
張煦豪在三月底的團建上,喝的很凶。
陳嘉欣也喝了兩杯,由衷地慶幸自己當初毅然決然地離開大眾,來到了餓了不。
他的眼光,果然不錯。
張旭豪,很可能就是下一個外賣行業的江勤。
而此時的拚團還在遊離當中,像是還沒睡醒一樣,廣告、招聘,全都沒有,仿佛隻是做了個app放在了那裡。
“拚團是大廠們重點關注的目標,你看前幾天咱們上線的消息一傳出去,嚇的馬叔立馬投了千萬資金,你知道這是為什麼?”
呂誌川聽完之後下意識開口:“我知道,因為老板太狗。”
江勤:“?”
“不,我的意思是說老板太強了,麵對強大的對手,警惕心自然是更高的。”
江勤雙手插兜,走在樹蔭下:“他們會在各個領域對我嚴防死守,我打廣告,他們就比著和我燒錢打廣告,我花大價錢招騎手,他們就會花更多的錢卡我脖子。”
呂誌川聽完之後抬起頭:“會被針對嗎?”
“當然,彆忘了,我把你挖過來,用你搶走了高得,馬叔現在恨我恨的要死,更何況,咱是真的強啊。”
“那倒也是。”
拚團在團購大戰當中暴露出的實力,足夠讓所有人產生警惕。
舉個例子來說,餓了不現在市占率百分之四十多,拚團幾乎還沒有。
但是在那些人的眼裡,拚團外賣要比餓了不的威脅更大。
如果江勤動作劇烈,燒錢大戰又會一觸即發,拚團外賣會直接被卷進去。
伱們拚團配送一單給五塊,那我就給六塊,你給六塊我給八塊,總之,絕對不允許一個暴君在外賣行業站起來,於是在這種對燒的情況下,市場的反饋反而會被其他平台撿漏。